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大智中庸之乐!告诉你(11)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倘若凡事都探个彻底、究个明白,虽然很聪明但也失去了生活的乐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未尝不是一种美的意境。

有时过于聪明反而会被聪明所误,就如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大儒大雅苏东坡,大智若愚说糊涂,“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几句诗表达了苏翁在遭遇“乌台诗案”后的人生感慨,他并非真的愿让自己的后人“愚且鲁”,而是希望能够觉悟大智若愚的境界,享受简单快乐的人生。

郑板桥曾书“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非图后来福报也。”这行款跋是郑板桥对自己处世哲学的一种阐释,写完不久便辞官归隐。

“藏巧于拙,用晦而明”。难得糊涂不是让人糊里糊涂生活,不是遇事麻木不仁,更不是无原则地放纵,而是在茫茫红尘中觅得容忍、礼让、宽厚和行止,休憩自己的内心,涵养自己的气度。

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张家与邻居吴家因三尺墙基发生争执。张家出了两代宰相,即张英及其子张廷玉,可谓书香门第、家世显赫。张家人自恃朝中有人便写信求援,张英即批诗回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遂退让三尺。吴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桐城历史文化遗产“六尺巷”便由此形成。

难得糊涂,也不是追求曲高和寡、悲观避世。而是该糊涂时糊涂,不该糊涂时决不糊涂。中庸之道提倡克己复礼,也赞同当仁不让,应该做的事就主动做、不推让,可以一时糊涂,不能事事糊涂。

如何做到难得糊涂,则见仁见智。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范仲淹的“心旷神怡、宠辱皆忘”,陆游的“不是暮年能耐病,道人本来心体宽”,杨慎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林则徐的“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智慧感悟都给我们以珍贵的启示。

在人生追求上,“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在为人处事上,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身心修养上,“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如此坦坦荡荡、知行合一,应是可以接近难得糊涂的境界了。

国务院原副总理回良玉:大智中庸之乐!告诉你

黑格尔说过,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东西也看不清。

面对“清浊并包、善恶兼容、美丑同在”的社会现实,人们固然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固然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但在阅尽人间百态、尝遍酸甜苦辣、看透功名利禄之后,难得糊涂未尝不是一种快乐而明智的心态和心路。

上一篇:为人处世既要“圆滑”也要有“气节” 下一篇:诚信+感恩+人品=做人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