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这个人(6)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知识分子要靠本领吃饭,不能把靠领导走关系当本事”,在院士问题上,他切实做到了。他不在乎名利,对院士头衔日见淡然。“你把精力全都放到了天眼上,多年来发表的文章有限,更没有得到任何褒奖,再加上为人处事有洁癖,在一次院士评审会上,第一轮就被淘汰。从那以后,你不再申请”。

人生充满戏剧色彩。2017年院士候选中,72岁的他赫然在列;按规则一般不超过65岁。知情者说,这是送给他的,如果要他低头求人,或做交易,他是不干的。

他物质要求不高,甘做盛世苦行僧。一次回老家,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丰盛的家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太羡慕你们了,我就是个苦行僧”。弟弟心疼地问,“哥,你又不缺钱,天天在大山里奔波吃苦,值吗?”他放下筷子,连声说:“值……值……值……”。

他很低调,天眼成功之前,没得过什么奖。后来每当评奖时,都把自己的名字往后放。2008年天眼奠基仪式上,同事没找见他在哪儿,从拍的照片里才搜到:他倒是在主席台上,但坐在了最后一排。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这时静悄悄地,躲到了领导和嘉宾的背后。

他“从不贪天之功为己有,沽名钓誉更超出了做人的底线”。假如他见到今天的天眼成就,“必定会再说一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荣誉归全体FAST人!’”

“我特别不希望别人记住我”,他对女儿说。他的油画和素描,也从不署名。刚得病时,他就说,“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行了,我就躲得远远的,不让你们看见我”,还说要有尊严地死,上呼吸机可以,插管就不要了。

后来,他在美国悄无声息地逝世,外人无从知晓。按他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式,这是一场没有道别的告别……

人到无求品自高。他这一生,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他不是不懂潜规则,但蔑视这一切,不向邪道妥协。有一次,张承民告诉他,“外国朋友也说你不是常人”“那是什么”?“是超人”!

南老的磨难,俗世中并不鲜见。如果仅限于赞扬甘于淡泊,恐怕更让人心寒。是否该多多反思,体制转换中的浓重阴影。我们良知的新起点,是如何让南老们流汗不流泪,不轻言献身。

“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鲁迅先生这话,像是对80年后的南老说的。

真人:“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莎士比亚讲,“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南老本心示人,待人赤忱,留下了无数感动,带来了无尽思念,还有那止不住的泪水。

做人“真实”:自大学时起,他嘴唇上开始留小胡须,这一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的形象,伴其一生,像鲁迅?像高尔基?

“他一直是一个很特别的人,立领夹克,黄色紧身裤,尖亮皮鞋,留着一撮胡子,什么时候手里都夹着烟卷,像是艺术家;穿上工作服、戴上生产帽,看上去就是一个底层工人”“看起来很另类”,在通化工友翟芳苏的脑海里,依然是50年前青年南仁东的样子。

“我第一次将他带到家里,遭到父亲痛斥,认为他穿戴‘太特’,不是一路人,并说怎么什么样的人都往家里领呢?”“他虽然裤腿瘦一点、皮鞋尖一点,但绝对是个大好人”,米光忆起这个“貌似坏人的好人”,第一句便哽咽难言,泣不成声。

“他可以很讲究,也可以很不讲究”。他永远是一个常年留着小胡子、爱穿西装的“讲究人”“一会儿穿大裤衩,一会儿西装革履。土得跟农民没啥区别。参加国际会议,穿白色西服,里面有马甲,全套,非常现代”。有时候回到校园给研究生上课,他还会穿着花衬衫和牛仔裤。

外表上看,他很不修边幅,八字胡,牛仔裤,个子不高,嗓音浑厚,话有些粗,目光凌厉。手往裤兜里一插,很精神,总是“气场十足”,“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认出来”“一看就是‘头儿’,甚至有点像土匪头儿”“他的人生充满调皮、义气、玩世不恭,甚至有些捣蛋”。

一次出国访问,在禁烟区犯了烟瘾,他开玩笑将“No smoking(禁止吸烟)”改成“Now smoking(现在吸烟)”,生活中的他,率性幽默。

上一篇:@爱文明的丽江人,创文的这些知识点你需要知道 下一篇:[闵行]康城实验学校:新环境 新征程 智慧传递 共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