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这个人(10)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这是一件没有退路的事,FAST立项后,南仁东多次和我提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说不敢有半点疏忽,项目做不好没办法交代”,共事多年的老同学、FAST工程顾问斯可克回忆。

20多年来,他始终以超强的责任感,来应对超负荷的工作量。癌症发病后,仍然坚持工作,这在斯可克看来,是一种不惜以命相搏的悲壮。“最后十年,他所有的爱好都没有了,每天当2天在花,十年当做二十年”,朱文白叹道。

在FAST,他是最勤奋的人,基本没什么节假日,每天都要处理上百封工作邮件。他常给同事们算一笔账:“如果因为工作没做好,FAST停一天,就等于国家白扔了12万”。

最困难之时,他甚至说过,国家给了这么多钱,如果建不好,他就从100多米高的塔上跳下去。如此巨大的压力,须有绝处逢生的勇气,才能担当。“南先生在用他的生命,成就一个国家的骄傲”,学生甘恒谦说。

国与家,不同一,难取舍。“在家多陪陪我和孩子们吧,孩子们一年都见不上你几面”,妻子说。“我只是为了自己吗?是为了国家!”南老说完,又反过来赔不是:“陪你们确实少了。等我老了,退了,我陪你到处走走,看星星”。但是,对家的许诺,终成空言,剩下了亲人的痛与泪……

22年,从壮年走到暮年,他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南老曾说,我们这一代建成FAST,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期望年轻一代,用它去创造成就。

更大的期望,是期望“天眼”成为打开青少年眼界,放飞幻想,激励创造的重器,这是比促进经济发展,更重要的“国之重器”。

“他是天文学家,不是造设备的人。他是医生,不是造CT的人。可是没有人来造,只好由天文学家来造这个大设备,用全部的生命造好”。对此,王宏甲无限感慨。

“我只想踏踏实实做点事”,南老血泪交织地做成了。这是一首英雄交响曲,也是一首悲怆奏鸣曲。

为民尽善。“仁也以博爱为本”。南老悲天悯人,眼睛不止向上仰望星空,也向下环顾众生。他对底层人有着天然的好感,欣赏他们的真诚,不讲假的。

在通化,他是工友的贴心人。厂里有个搬运工人陈洪亮,和南仁东也就是普通同事关系。有次修车时,陈把眼睛崩坏了。南老知道后主动找厂里给陈报工伤,一次不行找第二次,直到报上为止。

他特能吃苦、特别节约、特别平易近人,跟工人关系好,与工人相处中有真正的快乐! 在天眼工地上,身为任“总司令”的他,竟成了现场与工人最好的朋友。

“很难想象一个大科学家,在简陋的工棚里,与工人聊着家长里短。他还记得许多工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干哪个工种,知道他们的收入,知道他们家里的琐事”。他常给工人带零食,工人也完全不把他当“大科学家”,甚至直接用自己吃过饭的碗,盛水给他喝,像家人一样不避嫌,毫不生分,打成一片。

“如果他与工人蹲在一起抽烟,旁人都认不出来他。科学家总是要有些距离感,可他没有”。他是泥土气息、工农气质的科学家。

贵州对天眼给予极大支持,常使他深受感动。1995年10月,30多位外国天文学家到贵州考察。普定县听说大山里的尚家冲,可能成为台址,就组织村民修了8公里通车路。那里是贫困地区,很穷,当地政府没这笔经费,只能给农民补贴粮食和棉花。

1996年,平塘县听说大窝凼很有希望,也开始修路。他多次跟当地领导说,不要修,还没定啊……聂跃平感慨,“普定和平塘农民修的这两条路,都是在荒山野岭、岩石嶙峋的地方开出来的。按市场经济,几千万元也不够”。

“山里农民,再穷也会杀鸡给你吃!”那是他遇见的一个震撼心魄的世界。不论去哪里,总有县乡干部和农民带路。没路的地方,他们就用柴刀,在丛林中劈出一条来。

他心比较软,怕欠人情,从县里乡里买了水果,带下去送山里农民。“这可太沉了”“如果这事做不成,这份情就还不上”“我们没有退路,一定要在贵州选出一个最好的台址,把这件事做成”。

贵州人民的殷切期望和真情相待,是长达12年选址中,最大的支持力量。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每思于此,都是激励他奋起的号角。

上一篇:@爱文明的丽江人,创文的这些知识点你需要知道 下一篇:[闵行]康城实验学校:新环境 新征程 智慧传递 共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