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生意义到时代反思,周国平诠释我们今天为(5)
分类:人生感悟 热度:

周:尼采在中国的接受史,我觉得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文学化,鲁迅是一个代表。鲁迅读尼采的书读得不多,可能就读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早期鲁迅有三篇文章,叫《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里面都谈到了尼采。那几篇文章里面,我觉得他对尼采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他强调尼采是“个人主义之雄桀者矣”,也就是个人主义的一个英雄。尼采思想他归结为两点,第一,(“任个人而排众数”),反对人的平均化、大众化,强调个人的独特和优秀;另外一点,(“掊物质而张灵明”),反对物质主义,提倡精神上的优秀。这两点归纳我觉得比较准确。后来鲁迅写杂文,就把尼采当作文学佐料,没有很深刻的研究。

另外就是政治化。政治化的表现,一个是在中国抗战时期,那时有一个文学上的流派叫“战国策派”。他们开始大谈尼采,但是那时强调的是一种民族自强不息精神。因为跟日本人斗嘛。民族主义这种东西还是很片面的。另一个就是 1949 年以后,把尼采看成政治狂人。

我想这是尼采接受史上两个主要问题。真正从哲学上,从文化批判上去理解他的,还是不多。

Q:刚提到把尼采看作个人主义英雄没有问题,但把他看作民族主义者和政治狂人都是误解吧?

周:都是误解。尼采最讨厌的是德国人。他最反对爱国主义,讨厌德国、英国,喜欢意大利、法国,喜欢他们那种生命和思想问题上的自由,充满活力。法国文学家很多他都非常喜欢,(比如)司汤达。像欧洲联盟的思想,他也很强烈,认为应该打破国界。他是个欧洲统一主义者,所以绝对不是民族主义者。《偶像的黄昏》里面专门有一章是“德国人缺少什么?”,全是对德国的批判。(不过)他对歌德的评价非常高,但他说歌德不是个德国人,属于世界。

从人生意义到时代反思,周国平诠释我们今天为

Q:刚提到尼采写过“德国人缺少什么?”,我们知道你后来出过一本书叫《中国人缺少什么?——西方哲学接受史上两个案例之研究》,讨论了严复和王国维。在你看来,严复试图让国人接受为法治社会奠基的自由主义,强调国民素质,提倡科学与爱国,然而由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和寻求富强的强烈愿望,而演变为简单化实用化的社会进化论;王国维试图让国人接受为人生寻求和建立信仰的形而上学,却发现无人喝彩,最终一头扎进故纸堆。所以,中国人缺少的是法治和信仰,最需要的也是这两样东西。如果今天让你回看,你有什么感受?比如我觉得法治可能大家会有点共识,但关于信仰很多都是困惑。

周:首先,需要的肯定不是一个钦定的信仰,由政府来规定的信仰肯定不需要,这也不能说是信仰。其实中国人从来都缺少信仰,起码从近代以来(是这样)。当然,古代可能有儒家信仰。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生活的支柱(中国人长期缺乏)。

我的理解,信仰不仅仅是有一套规范的东西,或者一种道德、伦理的思想,如果仅仅是这样,层面太低了。信仰应该有两个层面的价值,一个是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和重视。对个人来说,信仰是这个含义。对于一个社会来说,应该有一些全人类共同的精神价值,实际上就是“普世价值”,要去信仰这些东西。

但这两个东西我们都缺。所以我并不是说现在我们需要去营造一套信仰,而是要引导人们自觉追求一种对自己人生有意义的精神支柱。从社会来说,要引导人们共同承认、追求这些共同的精神价值。

当初严复和王国维,我觉得他们不是很清晰,但想解决这个问题。王国维从德国哲学强调的那种宇宙和人生的根本真理,我们要去追求,要去寻找。这是信仰。严复介绍英国的自由主义,强调自由这个东西中国从来没有。西方政治是围绕自由建立起来的。这一点他也讲清楚了。什么叫法治?法治就是保护个人自由。其实我觉得法治是最重要的,有了法治,才有个人信仰自由,才会激发人们自觉寻找信仰。我反对把某一个东西宣布为是我们的信仰,比如说儒学。我觉得这都不现实,也是肤浅的。

Q:尼采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人生意义这个层面上,我想没有疑问,他是很看重的,他的著作都是围绕这个问题。这是个重点。社会共同价值层面上比较复杂,他特别讨厌民主,对民主大加批判。因为他有贵族主义倾向,认为人分等级。他说的等级不是说你生在贵族家庭,就世袭贵族。他的意思是,人精神上有优秀和平庸之分,应该让优秀者来统治平庸者。这也是后来我们批判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Q:包括他对天才的理解,如果你不是天才,那都应该为天才服务。

上一篇:《新喜剧之王》曝新海报 星爷用人生感悟打造王宝强 下一篇:人生感悟唯美的句子,言之有理,让你恍然大悟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