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30)
分类:人生感悟 热度:

优化城镇化的发展布局和空间形态,打造现代城市,形成布局科学、功能互补、环境优美的城镇化发展格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完善城镇空间体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城镇化布局。构建以珠三角城市群为引领,以汕潮揭城市群、粤西城镇群和粤北城镇集中区为重点,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湛江等国家级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沿海发展带和深(珠)穗-穗清韶城市功能拓展带为主轴的多中心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全省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协调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强化空间开发管制,科学划定城市开发边界,依法控制开发强度。推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湛江、茂名、汕头、揭阳等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以串联式、卫星城式空间形态,构建职住平衡、功能完善的城市组团,疏解城市中心区压力。依据现有工业园区,深化产城融合发展。合理把握新区规模,加强产业支撑,打造集实体产业发展、完整生活配套设施为一体的城镇新区。推行公交导向型(TOD)开发,围绕综合交通枢纽站场,建设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体。打造开放式街道邻里空间,构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体系。

打造现代品质城市。注重城市品质和功能提升,全方位打造宜居、智慧、绿色、人文的现代城市。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整城市设市规模,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推动各市城区尤其是新区,按照城市建设与承载人口规模"紧平衡"的原则,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运行效率和城市发展质量。推进建设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智能感知网络以及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智慧城乡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等一批智慧城镇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提升交通、能源、市政、应急指挥等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珠三角世界级智慧城市群。推进低碳生态城市、海绵城市、绿色生态城区、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积极促进城市更新和有机再生,提升建筑质量。改革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图衔接,推进"两图合一",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有效预防和治理各类"城市病"。

第三节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落实县域主体功能定位,分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强综合承载力,稳步提升县域城镇化水平,确保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到2020年,县域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县域分类指导,推动县域培育发展与主体功能定位相适应的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优势资源打造产业集群。重点开发区域县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积极有序承接产业转移,逐步融入珠三角产业链,力争到2020年有2-3个县实现GDP超千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县重点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在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序发展生态旅游等生态环保型产业,力争到2018年在县域建成一批4A级旅游景区。农产品主产区县重点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培育建设农业专业镇,努力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每县新增1-2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强化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强化县域城乡统筹载体作用,加快县城和中心镇(重点镇)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不断增强发展县域经济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落户的支撑作用。支持经济实力强、发展条件好、人口规模大的特大镇和县有序改市。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的县城和中心镇(重点镇)为依托,统筹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强化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强化县城扩容提质,合理规划县域公共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等综合配套设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覆盖率,引导本地农业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重点镇)集聚,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

上一篇:金道贵金属恭贺香港金银业贸易场成立100�年 下一篇:经开区较大物业哪家强「绵阳龙宇启天物业管理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