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移民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受到极大的关注主要可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二代移民规模增大,引人注目;与父辈不同,二代移民有其独特性;有关一战前的二代移民融合研究的借鉴意义也很小,因为这两个群体出现了很大的差异,比如民族构成,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等[32];二代移民的问题逐渐凸显,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国外二代移民研究在实证中不断补充、完善现有理论,同时发展新的理论,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并行。这些研究成果,包括理论、思路和方法都是本文探索新的“二代流动人口”定义的重要基础和依据。
在大量回顾国外二代移民研究的同时,我们发现,国外对二代移民的研究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①随着二代移民规模扩大,研究开始转向这个群体,认识到他们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员,他们的社会融合路径跟第一代移民不同,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政策研究角度都应该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状况。②强调生活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居住隔离、贫困集中化仍然是二代移民在社会融合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障碍。生活在贫困区的孩子无法享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从而限制了他们向上流动的机会。长期生活在贫困区,还会形成反叛性质的、不利于向上流动的亚文化。③强调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重要影响。家庭收入、社会经济地位、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对下一代的社会融合都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二代移民,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决定了他们可以选择的社区环境、学校条件以及可提供的教育资源。甘斯观察到来自社会经济背景不好的家庭的孩子在学校要获得成功遇到的困难更多,他们可能陷入永久的贫穷,因为这些移民的孩子“不会被雇去也不愿意”从事他们父母从事的那样的工作,但是又缺乏一定的工作机会、技能去做得更好[17]。④控制家庭经济背景后,移民的民族对个体社会经济状况有重要影响。在美国移民中,墨西哥移民处于最不利的地位,亚裔学生在学校表现好。劳动力市场上仍然存在对移民的歧视。⑤强调了宏观社会结构变化对二代移民的影响。传统的制造业经济为移民提供底层工作但是却有丰厚报酬,他们可以通過这个路径一步步向上流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现在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技能和教育,缺乏途径获得高质量教育的二代移民则失去了向上流动的途径。⑥与父辈不同的是,二代移民与家乡已经失去了“联系”,家乡对于他们而言是“外国”,所以他们无法回到家乡,也无法用家乡的标准来评估自己所处的状况。他们从出生时面临的就是当地的教育、消费和工资标准,当过高的期望与现实中向上流动性低相互矛盾时,可能带来沮丧和悲观,底层的这种情绪更强烈[33],未来甚至会出现更多的失业、犯罪、酗酒、吸毒以及其他和贫穷及期望过高遭受挫折后的病态现象[17],研究者将这种现象称为“二代反叛(Second Generation Revolt)”[24]。
以上这些特征都可以对应我国社会环境下的“二代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类似国外的“二代移民”,他们在流入地出生,从小跟随父母在外流动,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成为流动人口的一员。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这一群体在流动人口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也会对未来社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他们的父母整体社会经济状况都较差,多生活在流动人口聚集区(城乡结合部),这些孩子多数只能上打工子弟学校,无法享受与其他儿童一样的教育环境。这些孩子的父母来自农村,在文化程度上与城市差异较大,在城市中生活可能遭受歧视。这些孩子与家乡联系较少,他们的生活、行为等各方面的标准都来自城市同龄人,而不是农村同龄人。所以,即使他们的各方面状况要好于农村同龄人,但因为远远落后于城市同龄人而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和沮丧感。他们想要跟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获得同样的工作机会,却没有途径。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流动人口的就业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同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在渐渐转型,未来的产业结构对低廉劳动力的需求会下降,而更多地需要高技能人才。综上,二代流动人口这个群体很可能会成为城市的边缘群体。
三、“二代流动人口”和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