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为何说三十岁后做人处事全靠《孟子》?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作为儒家文化的先祖之一,孟子对中国的影响长达几千年,直至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人生在世,什么是立身的根本?什么又是快乐的源泉?我们今天能从孟子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又该如何学习他的智慧处世方法?

作为儒家文化的先祖之一,孟子对中国的影响长达几千年,直至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

人生在世,什么是立身的根本?什么又是快乐的源泉?我们今天能从孟子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启示?又该如何学习他的智慧处世方法?

杨振宁为何说三十岁后做人处事全靠《孟子》?

孟子像

杨振宁为何说三十岁后做人处事全靠《孟子》?

《孟子》

杨振宁为何说三十岁后做人处事全靠《孟子》?

用身边小故事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孟子》中除了阐述其修身治国的大道理外,还记录了一些发生在孟子身边的小故事,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师友之道》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还说了句千古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第一,“淫”代表什么?吃喝玩乐放肆了,一般人都是这个毛病。但大丈夫再怎么富贵,不会放弃原则,沉迷在享受里。第二,一般人贫贱之后就改变志向了,能赚钱就好,不坚持原则了,但大丈夫是“贫贱不能移”。第三个“威武不能屈”,受到什么样的威胁也不屈服,这才叫做大丈夫啊!

对于为人处世方面,孟子说“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后面的儒家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仁、义、礼、智、信”,点出五常之道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

谁不希望活出人生的价值?谁不希望成为君子?今天重读《孟子》,或许可以管中窥豹,感悟到修身养性的好方法。

孟子的“与人为善”原则

“与人为善”一语,今天我们常常用到,孟子认为只有“与人为善”的舜,才真正进入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成就了为人处世的典范。孟子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禹,听到别人善意的意见和建议,就向人家致敬。伟大的舜更是了不起,善于向别人看齐,抛弃自己的缺点,吸取他人的长处,来发展自己的善行。舜从耕田种地、制陶打鱼,一直到成为帝王,没有哪一个优点不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吸取众人的优点来发展自己的善行,这就是与别人一同行善啊。所以,最高尚的德行就是偕同他人一同行善。”

孟子认为:我们的感情、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就要分清本末主次。而人与人相处需要找到稳定的模式,才能长期维持和谐的关系。

做事“通权达变”的原则

孟子被称为“亚圣”,因为“至圣”是孔子。但这种称号并不像奥运会的金牌银牌,因为他们生活的时代隔着一百多年,在各自的时代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

孟子其实很不喜欢一个人一辈子就固执一个原则,因为人生的变化是非常复杂的。根本原则是心要真诚,遵守社会规范,但对方的期许有弹性,我们做出的行为要对别人真正有利才行。为人处世要懂得变通,语出《离娄篇》。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要句句守信,行为不一定要贯彻始终,与义同在,依义而行。” 孟子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做事宜通权达变,并不是不讲信用,而是说,要把道义放在第一位。

孟子特别强调变通,儒家思想有原则,但也要考虑具体情况,采取权宜措施,古语叫做“守经达权”。“经”就是常,遵守基本原则,“权”就是变,能够通达变化的意思。

有个人叫淳于髡的,故意跑来问孟子,如果嫂嫂掉到水里去了,做小叔子的能不能伸手去救她?今天我们会觉得这个问题很荒谬,但是古时有严格的规矩,男女授受不亲。一边是“授受不亲”,一边是“要不要救人”,怎么办呢?

上一篇:颜氏家训·君子处世 下一篇:南怀瑾: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