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名人
分类:名人名言 热度:

[教授 院长]
 [教授 院长]
 [教授 副院长]
 [教授 副院长]
 [教授 院长]
 [教授 所长]
 [党委书记 院长] 
 [博士 校长]
 [教授]
 [教授]
 [烈士]
[博士 教授 院长 中科院院士]
 [教授 校长 中科院院士]
 [副博士 教授 副校长 中科院院士

 

华农名人

丁颖,男,汉族,生卒1888—1964,广东省高州县人,中共党员,华南农学院首任院长。   丁颖1910年考入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1912年公费留学到日本学农,三次往返,在日本学农长达9年,192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回国后一直在农学院(广东大学农科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40年,中山大学决定从云南澄江迁回粤北,他临危受命,出任院长,带领全院师生迁到湖南宜章县粟源堡,继续办学。广州解放初期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建立华南农学院,出任首任院长。他还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中科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丁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成绩主要有:1961年主编教材《中国水稻栽培学》;1927年创建我国第一个稻作试验基地──中山大学南路稻作育种场,随后陆续建立石牌稻作试验总场和水沙田、东江、韩江三个试验分场, 在粟源堡期间又创建
北江稻作试验场和农林部西南作物品种繁殖场,先后用农家良种提纯复壮法育成优良品种84个和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新品种26个。晚年主持“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的研究”研究(60年代初)。

  丁颖有句名言:“真诚的科学工作者,就是真诚的劳动者。”这也是他一生的写照。在教学科研工作中,他身体力行、深入实际、治学严谨,先后发表科学论文140多篇,其中部分编入《丁颖稻作论文选》(1983)。主要代表作有: 《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生稻育成之新种》(1933)、《水稻纯系育种之理论与实施》(1936)、《水稻纯系育种法的研讨》(1944)、《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1957)、《中国水稻品种对光温条件反应特性研究》等。他是我国现代稻作科学的奠基人,高等农业教育先驱,中国人民优秀的农业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稻作学之父”。

华农名人

邓植仪,男,生卒1888—1957,广东省东莞县人。

  邓植仪1909年自费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土壤学,1914年获硕士学位, 同年回国后一直在教育和农业部门工作。建国前,先后担任广东农林试验场场长、广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国立广东大学、中山大学筹备委员、广东大学农科学院、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广东土壤调查所所长、中山大学教务长和农林部技术总监等职。建国后先后受聘为农业部顾问、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华南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邓植仪在教学科研上的主要成绩有:编写 《土壤学》教材,组织对全省94个县的农业概况开展调查研究,对广东蚕丝、蔗糖和化肥进行专题调查,对欧洲、美国、南洋农业与农业教育进行考察,还为发展西北农业献计献策。早在1935年他就招收了中国第一个土壤学科硕士研究生。邓植仪认为:“高等农校所负之使命,不仅造就人才而已,尤负有改进地方农业之责”。他求是务实、艰苦创业、勇于开拓,重视调查研究,提倡教学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主要代表作有:《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1925)、《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上卷》(1929)、《广东农业概况调查报告书续编下卷》(1933)、《广东蚕丝调查报告书》、《番禺增城东莞中山糖业调查报告书》、《广东化学肥料营业施用概况调查报告书》、《发展我国西北农业之管见》、《出席第三次国际土壤学大会暨沿途考察农业和农业教育概况报告书》、《广东土壤提要初集》(1934)、《沿滇缅公路考察昆明至大理间农林及土壤概况报告》。教育论著有:《论吾粤实业与实业教育》、《论农学院之过去与将来》、《三十年来之广东农业》、《改进我国农业教育刍议》、《农业改进与乡村教育》。古稀之年仍撰写《广州三角洲土地的利用和沙田部分的生产改进意见》。他是我国著名农业教育家、土壤学家,广东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开拓者。

华农名人

沈鹏飞,男,生卒1893—1983,广东番禺县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

上一篇:不要说别人脑子有病,脑子有病的前提必须有个 下一篇:心情不好的时候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呆着。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