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需求视角的农业科技成果转(4)
分类:励志名言 热度:

围绕生产力布局的优化调整,根据产业特色,加快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培育,提高传统优势产业自主知识产权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具有竞争优势产业自主知识产权取得新的突破。制定知识产权的界定标准,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属规定,制定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避免权属之争及侵权行为,激发供给侧产出成果的积极性,降低成果转化的成本和效率。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引导自主知识产权向需求侧主体产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知识产权集约利用,着力促进园区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知识产权示范区基地。

2.2.4强化科研多元投入的体制机制建设,保障成果研发必要的财力支撑

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切实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等公益性、基础性研究项目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农业科技计划项目应向优势特色产业、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高科技农业倾斜,保证各级财政支出的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稳定增长[9]。要进一步提高需求侧主体的科研投入,高效产业技术及物化技术的开发和转化项目应以需求侧主体投入为主,积极鼓励扶持需求侧主体办科研,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科技型需求侧主体,实现科研主体多元化,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农业科技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资投资农业科技创新,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和个人兴办农业科技企业或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基地。

2.2.5制定支持和导向政策,鼓励促进成果转化

2015年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支持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一揽子措施,鼓励处于供给侧创新主体——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等方式,向需求侧主体转移科研成果,并享受自主决定转移其持有的科研成果;成果转移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等五大政策[10]。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有力地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改革科研人员考核办法,彻底解决目前供给侧主体中存在的“重基础,轻应用”“重成果产出,轻成果转化”“重职称晋升,轻社会贡献”等现象,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实绩并列到与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专利、标准、成果、学术论文等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同等重要的位置,提高考核评价体系中成果转化并取得实效部分所占的比重,避免出现转化1项重大成果的实效远不如发表1篇高引论文的现象,杜绝部分农业科研工作者倾向于躲在“象牙塔”里搞研究,每年申报很多选题,在科研任务完成、项目验收结束后就束之高阁;缺少考虑如何将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JP+1]实现其应有社会和经济价值原始动力的现象;杜绝出现从事科研工作目的只是“功利科研”,是为了获取科研经费和评聘职称,忽视产业、市场、企业等需求侧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同时制约了科研人员进一步享受科研成果进入市场带来的放大效益。

2.2.6集成优化农业科研资源,加强开放共享创新平台建设

在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的基础上,大力支持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强科研创新平台、科技产业平台、科技服务平台的联结,以科研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优化科研资源,提升科研成果研发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开放性、专业性特点,面向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和面向社会事业的资源共享型公益科研服务平台,为科研创新提供基础性支撑。加强产、学、研的合作,着力解决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着力围绕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建设需求侧主体研发机构、提升发展创新平台等重点工作,创新管理,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推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提高科研持续创新能力提供物力资源的支撑。

3加强媒介平台建设

由于信息缺失或信息不对称,供给侧主体不知道把成果转化给谁,而需求侧主体不知道找谁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果。所以,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成果传递者——媒介平台建设就必须进行强化,通过媒介平台建设,构建新型商业模式供给侧主体研发的科研成果通过媒介平台快速传递给需求侧主体,实现有效转化(图2)。一般而言,媒介平台的主体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成果孵化器、中介服务组织等。[FL)]

3.1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上一篇:西藏首个贫困村光伏农场建成 下一篇:青浦东渡悦来城开发商团队优惠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