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分寸讲规矩,100人中仅有5个的“上海阿姨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在自家工作了10年的赵阿姨,因为要去郊区照顾年迈的父亲,请辞了,袁婷(化名)很舍不得。她一面叮嘱赵阿姨自己照顾好身体,一面烦恼了起来,下一个“阿姨”怎么找?

前些年,为了请到一个满意的“阿姨”,袁婷没少往家政公司跑。连着几次都没中意,好不容易谈拢,一试用就失望的情况也不少。打电话问亲戚朋友,大家手里也没有“资源”。

“有的‘阿姨’烧一个菜要接五六个电话,有的‘阿姨’手指甲涂得花花绿绿就来给我们家淘米。”当时,到处找人带孩子、做家务的袁婷又急又气:找“阿姨”真难。

好在,赵阿姨的出现让袁婷一下子心定了下来。

赵阿姨是浦东本地人,个子虽然不高,但看上去很精神,穿着一身素色的衣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开口便是本地人糯糯的腔调。试用的第一天,赵阿姨一进门先是套上了自己带来的鞋套,问好卫生间在哪里,马上就进去用肥皂洗了手,然后干起了活儿。袁婷在一旁看着,心中忍不住窃喜:自己什么都还没说,一切都“到位”了,这个“上海阿姨”就是她要找的人。

之后的10年,袁婷一家和赵阿姨的相处一直很融洽。有什么事,大家都有商有量,就连袁婷没要求的份外事,赵阿姨也“一手一脚”麻利地做掉了。“讲规矩、讲卫生、情商高、做事情上手快……”讲起家里这位“上海阿姨”的优点,袁婷根本停不下来。

赵阿姨这一走,意味着袁婷又要跑家政公司寻找新的“阿姨”。这一次,她很明确,要找就找“上海阿姨”。如此钟情于“上海阿姨”,究竟是为什么?

实际上,和很多上海雇主类似,袁婷一开始找“上海阿姨”并不是因为存在什么偏见,大多是出于语言、饮食习惯和安全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家里老人年纪大,不太会说普通话,“阿姨”要能说上海话才能方便沟通;另一方面,上海人的口味比较相近,不太会出现烧菜太咸或是太辣的情况。而且,家里的钥匙要交给“阿姨”保管,户籍在上海让大家比较放心,如果有问题,能马上找得到人。

但与赵阿姨相处的10年间,袁婷觉得,“上海阿姨”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比如有分寸。当年,赵阿姨从棉纺厂买断了工龄,丧夫的她靠着出租家里的房子和做钟点工的收入,独自一人供儿子读大学。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赵阿姨身上没有一点“小家子气”,每次买菜,找零总是算得清清楚楚。

最令袁婷难以忘怀的是,每年过年,赵阿姨都特意把上一年她凑整数多给的工钱一笔笔攒起来,包在红包里塞给女儿乐乐(化名)

“很多时候我们是无心的,但‘阿姨’一直很有心。”袁婷说。

时间长了,

还是落在一个“情”字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一大批因为“4050工程”而进入家政行业的“上海阿姨”都因为各种原因淡出了。对赵阿姨来说,儿子早已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她年过六旬也不再有什么经济压力,大可休息不干了。

但之所以做了这么久,赵阿姨坦白说,还是因为一个“情”字。

在袁婷家10年,赵阿姨一路看着乐乐从蹦蹦跳跳的小学生长成如今即将参加高考的中学生。那么多年来,乐乐总是“奶奶、奶奶”地唤她,而她心里也早把乐乐当作自己的孙女来爱护。

所以,对赵阿姨来说,照顾乐乐就不再仅限于职责,更是当作发自内心想要做好、做细的份内事。

于是,一看到孩子学习压力大发了痘痘,赵阿姨就会马上调整菜谱,撤换掉重油、重口味的菜,让全家人饮食清淡一些。偶尔一次接孩子放学摸到她的小手冰冰凉,赵阿姨回家就赶了两天工,把自己织的一双露指手套给乐乐戴上。

同样,要是赵阿姨有些小咳嗽或者不舒服,袁婷看到也会马上叫她停下手头的活儿,早点回去休息。称谓上,袁婷不让赵阿姨叫自己“袁小姐”,因为那样显得太生分,按照本地人的习惯,赵阿姨管袁婷叫“妹妹”。

这样的关切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有些不可思议。的确,在“好阿姨难找”的呼声中,在雇主、“阿姨”矛盾冲突时有发生的当下,人们可能忽视了这种温情的存在,忘记了朝夕相处的过程中,信任、理解和包容能够编织出人与人之间坚韧的纽带。

袁婷记得,小时候感觉人和人都是和和气气、彬彬有礼的,大家虽然物质条件都一般,但人总是清清爽爽、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为人处事都追求一个体面。但现在,社会上的戾气多了些,有人一言不合就撕破脸,也有人事不关己就十分冷漠,着实让人有些难过。

上一篇: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下一篇:马萨接受维斯塔潘道歉:他还年轻 需学习处事之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