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是通融,是弧线,是润滑。它要求人能适应,会变通,左右逢源也可偶一为之。圆没有角,圆不伤人,当然也不易自伤。没有圆,世界的负荷太重,便不能自理。
如果一个人过分方方正正、有棱有角,只方不圆,必将碰得头破血流,处处有碍。
但是如果一个人八面玲珑,圆滑透顶,只圆不方,总是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也必然会使别人心生疑虑,处处提防,最终将众叛亲离。
“随方就圆”才是智慧与通达的成功之道。善于做事的人,会把那“口”字变成圆圈,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局;不善做事的人,事后只会留下一个缺口。做人要方圆并用,外圆内方才是境界。方,是一种做人的原则;圆,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罗捷道:“在我看来,做人当如铜钱,外圆内方。一个人只有‘内方’,才能堂堂正正立于天地间,才能堪重任、成大器;同时,也只有‘外圆’,办事才能举重若轻、游刃有余,才能立足社会。但千万得注意,‘内方’不能僵化教条、迂腐冥顽;而‘外圆’亦非偷奸耍滑、狡诈虚妄。总之,正如铜钱提醒喻示我们的那样,内要方正,外要圆通;方正不僵,圆通不滑。”
家长是孩子心理健康最好的良药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精神建设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全国妇联、教育部对原《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进行了修改、补充、完善。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责任重大。
有媒体报道称,一份调查显示,我国有接近3/4的家长教育方法欠妥或存在严重偏差,只有不到1/4的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比较科学。
“古人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有道理的。”罗捷说,十二岁之前是塑造孩子的关键时期,三到七岁要让孩子懂的规矩明白规则,七到十二岁则建议孩子通过劳动明白“苦乐”,锻炼孩子心性,在守规则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灵活变通、忍耐、付出。切不可以学习为终极目标缺失劳动,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承受能力差成为“玻璃心”,遇到挫折容易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其他声音,日积月累从而产生心理疾病。
罗捷说,现在基本上40岁以下、独生子女的家庭特别多,独生子女的缺点就是从小父母对其的照顾都是最多的,过度的保护使他们面对事情的承受力较差,在外面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因为独生子女从来不承受压力,有事都是父母代替做,这样就使得他们真正遇到挫折的时候,独立面对和处理的能力较弱。同时,可以发现现在的孩子偏自私一些,容忍度差,责任感差,这样一来,与人在相处过程中,短期行长期就不行了,谁也不让谁,主要是现在的孩子没有互相照顾、互相包容、互相谦让的理念。这样就需要从本质上来调整,也是从性格上来调整,要加强孩子性格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多与人接触多沟通,自己处理不了的,一定要去相关机构接受正规的指导。
继续阅读:
《家长教育行为规范(试行)》
一、树立为国教子思想,自觉履行教育子女的职责。
二、重在教子做人,提高子女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子女遵守社会公德习惯、增强子女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关心子女的智力开发和科学文化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要适当,方法要正确。
四、培养和训练子女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子女参加文娱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促进子妇女身心的健康发展。
五、引导子女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支持子女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培养子女的自理能力及劳动习惯。
六、爱护、关心、严格要求子女。不溺爱、不打骂、不歧视,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
七、要举止文明,情趣健康、言行一致、敬业进取,各方面为子女做榜样。
八、保持家庭和睦,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九、学习和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及方法,针对子女的年龄特征、个性特点实施教育。
十、要和学校、社会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文/尚云霄)
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