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打球中悟出的人生道理(2)
分类:人生哲理 热度:

但我的球技实在是提不起大家的精神,虽然,多少有些基本功,但比起他们几个来差距不小。冯忽悠由直板改成横板了,正反手的弧圈球拉得很转,远台的防守让人没有脾气;吴会长的反手挑打清脆有力,每打中一个就大喊一声“好球”,然后高傲地转一圈,环视四周;黄教练的近台快攻动作规范,生胶反板如同一把小钢锤,边打还会边指出你接球的问题,示范“推拨”和“横拨”的区别;而早已成为城里业余球队队员的彭大师,各种发球古怪刁钻,上旋、下旋、侧上、侧下、急蹦、缓搓,常常让对面的我站都站不稳。最后,跟我还能打几下的,就只有老王了。

但我确实不喜欢他的玩法,短软垂坠的长胶球,真让人看不清、摸不着、打不上。而且,老王还总琢磨着怎么不让人舒服,时不时偷些让人想不到的线路,等着享受我接不上球的快乐。更让我不爽的是,他常常来得早、打得早,等我处理完教学事务,他只是友好地陪我练一练,玩不了几下,就把我撂了单,着急地回家给媳妇做饭去了。

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渐渐走近小宇的。

在学校里,小宇的具体工作只有两个,一是分发报纸邮件,二是在放学期间巡查校园。据老王说,在每天下午放学到晚上自习的这段时间,常有男女学生成双成对躲在教学楼、实验楼和其他一些拐角旮旯里交流谈心,学校安全科对此是高度重视的。

小宇的办公室就在实验楼门口的收发室,每天下午师生放学的时候,正是他上班的时候。这正好与我放学后练打乒乓球的时间一致。学校乒乓球室有台发球机,等到放学后高手们打完走了,老王回家做饭伺候媳妇去了,我便常常架上发球机,一个人练习基本功。有时候,小宇在巡查完后,就到乒乓球室来帮我捡球。

小宇对自己这份工作十分上心,他每天下午五点钟回家,给媳妇、儿子做好饭,六点钟准时到学校来,换上他的乒乓球鞋,然后,背着手,弯着腰认认真真地将教学楼、实验楼和艺术楼后面的小树林巡查一遍,有时候还要反复来回好几次。老王就常说,小宇的工作是全校最富有情趣又最清闲的工作,每天都可能有新发现、新故事,怪不得他这样爱岗敬业呢——在领导无法监管的情况下,依然兢兢业业,忠于职守。

老王和冯忽悠打完乒乓球常爱到小宇的办公室唠嗑,说小宇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说现在的学生真是开放,互相之间都叫起老公老婆了;说有的学生课堂上都情不自禁地拉拉扯扯了;说一个女学生考试作弊,竟然把手机藏在胸罩里带到考场上了,男监考老师手里的金属探测仪器吱吱乱响,就是没有办法……。

“放学期间学生都回家吃饭了,小宇你天天乐此不疲地来回转悠有什么意思呢……你到底有没有一些发现?”

小宇就躺在摇椅上,翘着二郎腿笑而不语,手里拿着平板电脑,看关于乒乓球的信息。

小宇说,冯忽悠的弧圈打法适合用七层加碳底板和40号“国狂蓝海绵胶皮”;说老王的打球风格适合正面长胶背面反胶;还说胶皮要保养,粘度不够的时候要灌点胶,给胶皮做个膨胀……一来二去,老王和冯忽悠便在莫名的失望中给小宇起了个外号,“余专家”。

我是后来才知道,这“余专家”的“余”,是多余的“余”,老王说与小宇在一起聊天唠嗑,想听的一句都没有,尽是些多余的东西,什么省狂国狂、灌胶膨胀,玩的不就是个球么,怎么搞舒服就怎么来,他却严谨得像个专家!

“余专家”这个名号就这样悄然传播开来了,尽管大家可能并没能真正领会“余专家”的含义,但在一个文化教育单位,“专家”似乎是一个颇为得体的称呼,况且,小宇的姓氏、境遇也与这个称谓不悖。

小宇总说,每天的这几趟巡视下来,他的腰还是有些不舒服,有时候僵直得立不起来,“但生活还是周而复始啊”。我便劝他,“人家学校也没有给你规定每天必须得跑几趟,何必非要这样累自己呢。”

“哎呀,你可别这样说,这和你们老师占讲台上课一样,是人家学校安排给我的工作。况且,这个无人看管监护的时段,不出事则罢,要出事那就是影响学生娃娃的大事,马虎不得。”他的语气颇为严肃,“拿人家一份工资,总该给人家负点责任吧。就是不为工资,也得为这些娃娃负点责吧。”

3

说回来,关于我们学校为什么招小宇进来,还是老王知道些眉目。因为在油田合校办学以前,他们都来自于同一个子弟学校。除了生造出“余专家”这个名号,提到小宇,老王总是盘着核桃,意味深长地说:“这个人……傻怂……有病!”

上一篇:学子创建“百态人生化学图”文字讲述人生哲理 下一篇:游戏也有深度 《三界西游》中的人生哲理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