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着阳光,那薄薄的签诗纸夹在某本旧书的某一处页面里,上面沾惹旧黄的痕迹,像韭菜叶子开满春天的气息。也许,在我的印象里,这样的签诗纸不少,它们都是我少年时的印记,犹如烟雨青的天色,暗藏下的一道生命符咒。
《周易的咒语》这部小说地理地图就在福建闽东境内,除了小说中主要人物活动的场所寒眉小镇外,另外一个地点就是一座名山,太姥山。
大凡同儒释道文化相牵连的文化背景,大抵离不开一座名山,这部小说也不例外。同样的,在我少年时,因运命多蹇所抽的部分签诗中,除了小镇上的九使侯宫外,就是在太姥山。这些签诗里头所包含的符咒般的宿命,就沿着我故乡轨迹,圆圈一样描绘了我生命里头的一些足迹。
太姥山,这座名山同内地的名山有所不同,它同海有了莫逆的交情。这座东海边的雄山,历史上有过辉煌,在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代汉武帝时期被东方朔奉旨赐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
在闽浙两省的地理志上,越人视雁荡、太姥为昆仲;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可是在历史上的地位,三者相差甚大,武夷、雁荡可以说名扬海内外,而太姥山却颇不为人所知晓。
这固然是因为闽东这一带开发较迟,也同此山地处偏僻,历史名人到的少的原因有关系。目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闽东境内旅游经济的发展,这座名山才逐渐为人所知。
记得我少年的时候所抽的签诗中,有一部分是在太姥山的最高峰摩霄峰上的摩尼宫所抽。摩尼宫系摩尼教遗址。摩尼教是公元前三世纪古波斯国(今伊朗)一名叫“摩尼”的人所创,其教义是提倡光明。后传入中国,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民间的秘密组织,即是著名的明教。
太姥山的摩尼宫大约建于唐初时期,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早的摩尼教遗址,明代雅士傅汝舟曾在此处留下了一首五言诗《摩尼宫》:“太姥上升日,乃在摩尼宫”。后有人将其改为梦台。进香者夜里在此引香到枕边,可以得到太姥娘娘梦示。不论求前途,还是求子嗣,无不灵验。
也因此这个地方在闽东的民间信仰上占据了一个高地。所谓签诗的历史缘由也是很早的,大概脱离不了预言这类的古文化东西,可以说鲜明的体现了中国民间儒释道文化的影响。
《周易的咒语》这本小说里边的部分人物,比如谢长明、午峰等人,因为要追述到他们学艺的渊源,所以我就安排在了这座山上。在太姥山上,有很多动人的传奇,使我感兴趣的山上有不少的七星洞,鬼斧神工,非常奇妙,也因此《周易的咒语》这本小说在安排破解七星棋谱时,有些场景描写和烘托的一些神秘气氛就落在这里。
签诗这个东西,民间流传信则灵,不信则不灵,可见老百姓很有辩证的思维。学周易在某种意义上讲究的也是一个心灵专注的层面,就是意志坚定,保持正信。在签诗里头所包含的周易象数就是一个精巧的构思。在强调传统文化中“善”层面问题的同时,提炼出一个地山谦的卦。
在周易后天六十四卦中,只有这个卦六爻爻辞都是大吉,可见文化上对做人做学问谦逊态度的充分认可。那么对于一座山来说,这个卦就更有意思了。
山上出现了平地,甘居于下位的平地一跃在山之上,里边体现的正是谦逊的态度和做人的内在要求。“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成天”,这句古谚语说得好,简单来说就是周易人文精神的发挥,它里边蕴含的卦象就是地山谦。可见周易的思想无时不刻体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
我保存的签诗纸不少,每一张时光沉淀后摊在阳光下都欲碎的纸张,就是市井生活里边挣脱出来对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迷惘时的一次小心翼翼的求证。虽然没有结果,但总是包含着曾有的心事浮沉。
《周易的咒语》这本小说就沿着薄薄欲碎的签诗纸,沿着小心翼翼的人生,在内心自我的彷徨中,构筑了一段神秘的经历,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有些事情说来简单,做起来复杂。就比如说卦,一个地山谦,就三个字,可是分析起来,里边有综卦、错卦、交互卦等等八面变卦;有卦辞、爻辞、象辞、彖辞,在这样一个简单的字眼里,地山谦却剥蚀出那么多的人生大道理。
那样对我们芸芸众生的生活来说,是不是在貌似独立个体的存在后面,蕴含着纷杂世间与我们人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易里头的卦说的是这个道理,人生其实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