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07年6124见顶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3年,从时间周期上来衡量2011和2012年是最有可能启动下一轮牛市的时间段(中小板以及新兴产业的牛市已经自09年开始确立)。对于这必然来临的时刻(不用纠缠于哪年哪月哪日,以及中间又产生了哪些波折),由于09和10年的全面布局已经接近完成,随后的牛市策略很简单,就是一个“捂”字,其预期的回报即便以中性情景的推算也可以想见是令人满意的。
但历史和证券市场的规律告诉我们,市场的长期平均收益率不过是6-8%左右。一个阶段的超高收益率之后必然导致强烈的均值回归。无论是企业业绩还是证券市场回报率而言,均值回归都是不可逃逸的铁律!因此,对于所有已经完成良好布局的长期投资人而言,如何在收获了丰厚的牛市奖励后确保成功而退,躲避开命中注定必将遭遇的下一轮大熊市的主跌浪,将是财富最终分野的决定性因素。
我1年前说过,上一轮熊市来临并且见底回升酝酿的这2年,不要考虑发大财的问题,投资的核心都是“布局未来”。而当牛市将终于来临的时候,当群体性癫狂将注定再一次出现的时候,投资的核心问题将变为“急流勇退和守成”。虽然在具体的细节、时机和纯技术上的把握上需要到时候再斟酌,但是有2点是明确的:
第一,对于牛市的疯狂期以及历史的市场估值高压区要保持极端的警惕,撤退是脑袋里绷紧的第一战略。
第二,所有成功的投资都不是以“猜顶”作为前提的,所有在过去2年在山脚下吃足了货的人将有最充分的资格不去“猜顶”---这正是我过去的博文《未来的卖出是否成功其实取决于现在》的意义所在。
此外,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增长,预计5年后我的投资模式也会发生相应的一些变化。总体原则是资产规模越大则资产的大类别配置也将相对更分散化,证券投资的风格将更加趋近“多数时候等待安全边际的出现,持仓更加分散化,以多种措施对冲熨平波动”等特征,这里还有一些课题留待细细研究。总之,随着资产的增大,抓住牛市机会的相对重要性要明显的小于规避熊市以及其它重大投资风险的重要性。
初始阶段的财富增值的要点是找到足够长且湿滑的雪道(长期有效且可复制的正确方法)并坚持不懈的去推动小雪球以较快进入一个规模基数(小本金的持续滚动和较快速成长),而到了中级阶段则雪球已经进入稳定的雪道(较成熟且固定的投资模式)并有很强的自行滚动惯性(复利威力显现,大本金下每3-5年1倍的增值所得的绝对收益可能将超过以往小本金下10年10倍才能获得的收益),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让这个越来越大的雪球更快,而是避免在半途撞上突出的山体而四分五裂(避免意外风险为第一要务,错过不是问题,问题是过错)。
最后,我相信一定会有人问我怎样才能以职业投资为生。我觉得答案很简单:
第一,你一定要真心的,从心底的对投资有兴趣,而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特别不是为了“更短时间能赚更多的钱”。
第二,你一定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思考,一定要认识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真的适合投资的理由是什么?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又是什么?说真的,我觉得并不是什么人都适合投资的,哪怕他的实业做的很好或者智商情商都很高。我有时候甚至觉得,投资,可能就是上天对于某一拥有特定性格、价值观、思维方式的人群的奖励。
第三,一定的资产基数是必要的。它可以使你不必担负太大的日常物质压力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般而言,我倾向于如果你“可完全用以投资的资金”的10%的收益(较低风险系数下的中性年回报预期),能够至少提供你2年以上的家庭正常生活开支(所有开支全包括,养房养车养孩子过日子,比较固定的旅游等等,但不包括意外和大病支出等),那么可能就达到了一个基本的条件了,且这个年份越长越理想。但是不是低于这个基数就一定不行?我想不是的,但那可能需要面临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市场低迷时期)和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而已。
至于具体的一些技巧,比如如何在稳定的长期投资周期内取得阶段性的现金流,这些反而是细枝末节,也很简单。如果朋友们感兴趣我未来会做一些总结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