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创业「旁听生」的感悟:我竟然比创业者还(2)
分类:人生感悟 热度:


当然工坊不是光 challenge 项目,也会指导大家提升认知,讨论创业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带大家一起思考:比如说怎么找到 PMF?合伙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创业者怎么去和投资人有效沟通?……大大小小几十个问题,也就是加入工坊后主要要探讨的模块主题。

这些模块主题第一期是教练们以自己为例总结出来的,第二期是在此基础上迭代,结合学员们身上容易有误区的地方,第三期又做了一次迭代,一期期滚动更新。把这八大模块经历一遍,相当于是构建了对创业这件事的一个基本认知框架,然后再把收获到的启发,快速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去,举一反三。

比如说第一期时有几位创业者想做儿童智能牙刷,护理儿童的口腔健康。无论是从市场前景、用户规模,还是团队背景看都看上去挺有意思,他们也信心满满。但工坊要求团队定期复盘,而且是要站在蓝军挑战的视角,假设每个环节都会出问题。

他们回去就调研市场、核算成本、联系工厂等等,真的在推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是在初创阶段根本解决不了的。认清了前途之后他们就果断转型另一个方向,重新再推演一遍又一遍,后来也成功在工坊拿到了投资。

从这些创业者身上我也领悟到一点,人要改变自己思考惯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是一旦突破了,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从正面想、从反面想、站在对面想,就能从认知上产生很大的变化。

Think big, Start small, Go fast


教练周航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创业公司就是三无公司,没钱没人没资源,所以那些宏伟的梦想不如先搁在心里,比梦想更伟大的是你能不能找到犀利的第一刀。

工坊里有模块专门讨论第一刀,教练会分享一些方法论,指出一些错误的思路,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对项目的底层思考上去。比如市面上为什么没有这个产品?是之前没有人做,还是做过了死掉了一大批?是技术不成熟,用户没有需求,还是没有商业模式?……于是学员们发现很多地方需要补课,甚至会需要重新打磨项目逻辑,去切那个 product market fit。

第二期里有一家战斗力非常强的音乐创业公司。第一次集结后,从音乐的价值,独立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市场区别等等底层思考,到具体的 to do 甚至 keynote 色号都复盘过一遍。很积极地约教练 office hour 沟通,回去脑暴出一个小程序的 idea 想作为第一刀。然后拿到工坊里做快速验证,发现不行又快速放弃,重新找下一个方式。

这个模块里大家的反应对我的触动很大,它考验的不仅是一个创始人对商业的灵敏度、产品能力,还有快速落实、快速迭代的行动力。

忘记是谁说过的:对创业者来说,Think big,Start small,Go fast 都很重要。

旁听了这么多真实的创业历程,教练们对项目的反馈,我对于「创业」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感受到「思考弹簧」的力量——想得更深层一些,更接近本质一些,把自己压得足够低,但保持着百折不挠的韧劲,就能像弹簧一样弹得更高,获得更大的自我成长。

第二期创始人工坊结业时,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没有一个地方能教人怎么成为一位合格的创业者,但有优秀前辈们的启迪,摸黑走夜路的过程就可以少摔些跟头,少走点弯路,心里多一盏明灯。」这就是我在工坊最大的感受。



「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长期开放申请,如果你还想听到更多的「创业内幕」,感受更真实的创业历程,欢迎报名(了解更多)。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听到真实的项目反馈;在前沿社几十位优秀企业家的陪伴下,更科学地创业,拿到更有价值的投资。

题图来源:「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

上一篇:《亲密旅行》凤凰网公映礼:沙溢导演处女作讲 下一篇:人生感言经典句子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