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语录"多为造假 有多少伪心灵鸡汤你误喝了(3)
分类:名人名言 热度:

“从现在流行的假心灵鸡汤来看,很多人追求的恰恰都是末流。”余世存对此表示深深的不安,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说,中国人讲究把命运放在最重要位置,把对生存空间、生存环境的把握以及读书等都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而把结交贵人、养生放在最后。他解释说,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就是要认识命运、认识自己,跟古希腊人一样,认识你自己,而不是听任本能或势利地过一生;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这些本能或势利是末流的,“但现在,很多人把如何结交贵人、如何钻营、如何厚黑、如何养生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不少鸡汤文讲的都是这些。”

面对伪心灵鸡汤的大肆泛滥,一些反鸡汤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焦晓洁称,在“新媒体指数”平台上搜索含“反鸡汤”字段的文章,近期文章约182篇,虽然平台中显示的反鸡汤文数量并不大,但可以肯定,大量的反鸡汤文并不一定会冠以如此明显的标签。“无论是鸡汤还是反鸡汤,都需要我们有自己清醒的判断,保持独立的思维和逻辑。”她如此说道。

在反鸡汤的声音多起来的同时,有人也发出“请尊重别人那颗在你看来低端的心灵”的呼吁,他们的意思是,你可以不喝鸡汤,但不能一味贬斥喝鸡汤的人。网友“小人物”说,其实像他父亲那辈人,只是试图在一个逐渐不需要甚至早已遗忘了他们的时代,以一种在他们看来无比新鲜的方式,跟与他们有着类似背景、类似文化层次的人交流,找到认同和共鸣,找到属于他们的感动,甚至是找到自己罢了。不能否认的是,心灵鸡汤在一些人的生命中也曾扮演着重要角色。《让未来的你,感激现在的自己》作者徐沪生如此回忆上学时追逐鸡汤文的日子,“老师经常推荐我们看《读者》《青年文摘》,说是看到心灵鸡汤的句段可以摘录下来,用在作文里,是得高分的亮点。”徐沪生说,那时候周末他常常在校门前的小书店里看书,或去学校图书馆借阅杂志,看到不错的句段,就摘录在笔记本上。

还有网友从整体平衡的角度,为鸡汤文找到了一个出路。知乎网友“子易”认为,其实人们从来都不排斥真正的心灵鸡汤,只是由于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阅读,大量的心灵鸡汤被粗制滥造了出来。“我们讨厌的只是那种不负责任、经不起推敲、由大量说理性和认知性文字垒砌起来的假鸡汤。”

  观点

  要喝“鸡汤”,还是谨慎为好

万方中

两年前,我写了一篇《我为什么憎恶心灵鸡汤》的文章,被豆瓣放在热门,在社交网络上广为流传。这两年来,我收到过无数反馈,其中最频繁的一个说法是:心灵鸡汤是温暖人心的,没什么不好,关键看怎么用。

是的,我也觉得,温暖人心本身来说没什么不好。比如,我以前听过刘秀和吴汉磨枪的故事,比如《三国志》里刘备的故事:五十岁的时候还在刘表那儿哭,六十岁就当上昭烈帝了。

这几个故事都挺好,挺解气的,不过都属于励志故事,很多人把它和鸡汤混为一谈了:励志是励志,鸡汤是鸡汤,两回事。

麻烦的是,现在很多的鸡汤故事,为了讲个道理,不惜杜撰出一个故事来,故事的剧情对他有利的就写出来,对他不利的就不写。很不幸的是,经常说的还是歪理。

这些年流行“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我有次看到一位作家,他的这个系列的十几篇文中,一连出现过十几个朋友,全部是遭受人生挫折,哭得稀里哗啦地过来,紧紧地抱住他,苦苦求助人生哲理。最后作者一句话点醒了他,让他重获新生——他有这么多千奇百怪的朋友,最后还殊途同归,确实挺奇怪的。

还有“禅意故事”(不知道一下子哪来的这么多禅师)、“大师系列”(很多都是些成功学专家)、“名人语录”(比如李嘉诚说、马云说,但不少都是杜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透露着一种刻意的虚伪。一个故事,如果他本身就是虚伪的,怎样去教别人正直?

心灵鸡汤还有个特点:企图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人生哲理,一个故事概括整个人生。这正好符合着我们时下流行的“钙片文化”:你腰疼背疼腿抽筋,不用打针不用吃药,来一粒钙片,一片顶两片,今天吃明天好。

上一篇:语录被冒充名人名校躺枪:哈佛墙壁无校训 下一篇:“鲁迅说过的话”检索系统上线!大波网友涌入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