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保缺口与碎片化已经引起了各界广泛的讨论,并形成了多个版本的改革方案,所以社保制度改革将是必然趋势。总体而言,社保改革能够降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但改革路径始终未能明确,这给各种政治与经济决策带来了不便,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遇到困境。笔者认为,治本之策是尽快明确社保制度的改革方案,消除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在改革方案出台之前,地方政府应基于审慎原则来确定社保缺口所导致的负债。即在政策确定之前,依然按照现有制度测算社保缺口,计入地方政府负债。制度变化以后,再重新调整资产负债表。首先,审慎原则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中依然应当坚持。其次,从目前情况来看,可比性比规模的真实数值意义更大,只要各地区按照统一标准计算,应当不会带来太多麻烦。最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也将披露对于社保缺口的计算方法,市场可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自行调节。
4改革土地财政,明确资产属性
在我国目前的财税体系下,土地出让金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也是支撑地方政府债务的核心资源。相对于税收领域的分税制,土地出让金大部分都保留在地方政府,现有土地出让金制度给予了地方政府过度的土地出让激励。虽然土储制度的建立旨在限制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但地方政府依然可以通过城投公司整理或低价围标等方式获得变相的土地出让金。从长期来看,应该改革现有的土地出让金模式,使得土地制度更具可持续性。在现行模式下,部分土地资产应计入地方政府资产,否则资产负债表将失去其判断偿债能力的意义。首先,对于政府已经收储的土地,自然应计入资产,这与目前融资领域的做法相一致。其次,对于政府规划中明确将要收储且已获得了相关批准的土地,可以在审慎估计收储成本与出让价格的情况下计入资产。最后,对于未获批文的土地,由于缺乏足够的变现能力,且对于其实现概率难以估计,所以不应计入资产。
参考文献:
[1]熊伟 地方债与国家治理:基于法治财政的分析径路[J] 法学评论,2014,(2):61-68
[2]周学东 地方债风险化解与市政债试点[J] 中国金融,2014,(2):71-73
[3]吴国平,王飞 拉美国家地方债及治理[J] 中国金融,2014,(5):67-69
[4]贾康 多视角考量地方债风险[J] 中国金融,2014,(7):20-21
[5]傅智辉 地方债发行制度分析及改革建议[J] 新金融,2014,(4):53-57
[6]陈梦秋,宋良荣 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地方政府负债融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研究[J] 金融经济,2013,(6):21-23
[7]林忠华 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的若干建议[J] 开放导报,2014,(1):60-63
[8]马骏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使用[J] 中国金融,2014,(14):18-20
[9]林巧龙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评估与监控——基于资产负债表的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责任编辑: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