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困境与对策(2)
分类:励志名言 热度: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有别于国家资产负债表,其将面临一些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问题。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预示着地方政府债券将逐步放开,城投债将逐步取消,地方政府对于债务的隐形担保将被显性化。中央政府将承担更多的事权,与此同时其对于地方政府的兜底将会减弱。地方政府将逐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发自还”的融资主体,债务透明度将进一步提升。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可能性与编制意义进一步突显。与此前研究背景不同,目前我国地方政府融资的制度环境发生了较大转变。有鉴于此,对于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困境与对策进行探讨,以为实现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提供必要条件。

三、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对宏观调控的作用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将对我国宏观调控与政府运行产生重大影响,笔者认为其至少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地方政府短期政策的长期成本显性化

政府短期政策主要为宏观调控,有助于熨平经济波动,但也有可能造成长期的成本。由于对于短期政策的长期成本一直缺乏量化的观察方法,加之政治周期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短期化特征。在实现眼前利益的同时,错误引导了资源的配置,并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以后,短期行为的影响将以量化的方式计入资产负债表,对由此带来长期成本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且在政策实施之后,也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的记载进行分析与评判。

2预测外部冲击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除了短期政策以外,对于外部冲击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进行预测。如税收制度的变化、人口在省际间的迁移、资本市场的动荡和大型企业的运营危机,都可以对应到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变化。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管理,类似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地方资产负债表进行量化管理。通过对未来资产负债表的模拟,可以有效预测外部冲击对于地方经济的影响程度。

3辅助地方政府制定重大改革规划

重大改革规划的制定需要选择改革的观测目标,并进行量化分析,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为此提供了工具。基于资产负债表,可以模拟不同改革方案对于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进行方案的选择,还可以预测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变化,为改革选择最佳时机。如通过预测地方社保缺口的时间变化,可以选择最佳的补充机制和最优时机。

4完善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机制

地方政府从GDP考核向更加全面的考核体系的转变,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GDP以外的指标如何进行量化,资产负债表给出了一个较为丰富的可选空间。在中央政府隐性担保短时间内难以消除的情况下,要改变地方政府的融资冲动,仅靠信用评级市场机制等外部力量并不能起到效果,而基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考核体系将发挥重大作用。

5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偿还能力的透明度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主要参考其自身的收入与债务情况,以及中央政府的支持力度。由于中央政府提供了隐性担保,所以政府的级别基本决定了其风险状况。但随着隐性担保的逐步消除,地方政府逐渐成为债务偿还的真正主体,地方政府目前公布的相关信息并不足以供投资者或信用评级机构进行信用风险分析。目前投资人可以通过统计公告和预决算公告了解部分地方政府的运行情况,但关注更多的数据则是资产负债表中的内容。因此,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推出对于提升地方债的透明度,完善地方债务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6开发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预警模型

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能够为我们提供相对完整的数据结构,以及口径丰富全面的量化结论。从国际经验来看,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预测。由于数据的缺乏,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仅能依据有限数据,预测的准确性存在较大疑问。由于目前我国中央政府违约概率极低,且中央政府又为地方政府提供了隐性担保,所以债务可持续性的预测并未成为突出问题。随着地方债“自主发行”的推进,预测模型的建立将成为必要,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将为模型的开发提供条件。

四、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编制面临的制度困境

上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 下一篇:种子的力量:致敬苦难与辉煌的中国共产党人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