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学为人处世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读国学经典,学为人处世

 

近年来,国学经典成为许多人的枕边书。读国学的,已经不仅是读书人,许多读书并不多的普通市民也加入到读国学经典的行列。许多家庭,从父母要求儿童背诵,到全家人共读一本书。许多企业,将国学经典引入企业文化中,老板与员工共读一本书。许多社区,国学名句被抄写在墙上……人们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对现代人有哪些启示?在读书月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读国学的普通市民——
某培训学校校长邢丽丽:
“女强人”变“软”了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张 晋
    邢丽丽,某培训学校校长,34岁,企业高管。
    笔挺的制服、适宜的妆容、利落的交谈,无处不散发着职业女性的气息。
    19岁高中毕业,只身一人离开烟台老家,从东北到南方,从收银员、直销销售到电子厂工人……24岁来到青岛,已在不同省份从事过十多种不同的工作。
    邢丽丽很早就开始与各类人群打交道,“负责直销时,我需要把顾客吸引到柜台,再带她去楼上体验,这个过程不知道被拒绝了多少次”;丰富的社会经历让邢丽丽见识了不同的人,“我很难分清好人坏人,有的人外表冠冕堂皇,但背地里却从事着非法的事”;作为一个 “社会人”,一方面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对身边人漠不关心,“我的经历让我对社会有了一个认识,只相信自己,把工作干好,别的都不在乎”。
    进入这家公司,邢丽丽用四年晋升到中层,但个性上的不足,也在工作中表现了出来。
    “2008年,公司老总开始要求全体员工学习《弟子规》,说这是‘幸福人生的起点’,还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定会‘对人、事、物多几分恭敬心,从而快乐就多了’”。老总要求中层“集中学习、全文背诵”,邢丽丽对此很不理解,“就觉得里面的道理浅显,我们都懂,没有必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去背诵、集中学习之类的。”
    一贯认真的邢丽丽还是按要求背诵了整本《弟子规》,写读后感、听老师授课……慢慢地“品出味来”。“总的说,就是四个字,‘大道至简’”,邢丽丽说《弟子规》的学习,让她将生活中看似浅显的道理真正“入心”。
    首先改变的是邢丽丽“看人”的心态。
    “女强人型”的邢丽丽,对伴侣的选择一直有着“居高不下”的要求,“认为男人一定要有自己成功的事业,因此拒绝了很多机会”,但是在接触了传统文化后,邢丽丽的想法开始“软化”了,传统文化讲究的“温良恭俭让”,让她明白找伴侣,人品是第一位的,这个心态的转变,让她很快收获了爱情:丈夫并没有很大的事业,但和她相敬如宾。邢丽丽笑道,“以前这种‘型’的,我都不考虑,但幸亏想法转变了,让我得到了一个疼我爱我的人。”
    其次改变了邢丽丽 “女汉子”的性格。
    邢丽丽评价自己太“硬”,和身边人相处,说句赞美的话,就觉得“肉麻,说不出”。随着学习的进展,邢丽丽开始反思自己,如果身边人用心帮你,为什么不用一句感恩的话,真诚的表达谢意呢。工作忙碌的邢丽丽生产后孩子一直托付公婆照料,一次本应将孩子接回家的日子,邢丽丽却突然接到了公司出差的通知。想到公婆仅有不多的休息时间又要被占据,邢丽丽给婆婆打了个电话,第一次和婆婆说道“妈,对不住啊,又要辛苦你了”,没想到,简单的一句话,电话那头的婆婆竟然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哎呀,不用不用,没事……”,明显地感觉到老人“都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了。“从那次后,我意识到,原来简单的一句话,可以让老人这么开心”。于是,邢丽丽改变自己,把“孝”放在日常,平时多说些贴心的话逗老人开心,给婆婆洗脚、买漂亮衣服,虽然都是小事,但整个家庭愈发和睦,婆婆常说,这个媳妇和女儿一样贴心。
    另外,传统文化还改变了邢丽丽的“不安分”的个性。
    因为能力不错,邢丽丽常常挑战不同的工作和人生,但到最后“工作做了不少,却总是在底层”。接触到《弟子规》后,邢丽丽开始用书中的理念改善自己,“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她将心态调整到“在一个工作上做好”,“这在之前,我都无法想象自己会做一份工作做这么久”。
    在该公司,像邢丽丽这样改变自己的姑娘有很多。
某餐饮公司老总董立刚:
本想让员工听话却发现自己变了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任 钊
    “今天从7:01——7:30诵读古文,需带着感恩的心生活……”每天早上,某餐饮公司的老总董立刚在朗读完经典后,都要在一个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体会,这样的情形已经持续了半年多。在这之前,该公司已经在员工中推行中国传统文化6年时间。
    在海龙路的一间茶舍,记者见到了董立刚,他是黑龙江人,2003年来青岛开办饭店并定居。
    “开始办饭店时,我们发展很好,但随着店面的扩张,管理上遇到了问题,如员工流失率高、对企业没有感情、服务态度不好等。”董立刚经常为此生气,对犯错员工发脾气,扣奖金以示惩戒。但渐渐他发现这样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会让员工产生更多叛逆情绪。
    2008年,在一次学习中,董立刚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很震撼,在了解长春一家公司正在其员工中推行而且效果不错后,我也想来试一试。当时还是抱着教育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做好企业管理的想法。”董立刚坦言了当时的功利目的。
    之后,董立刚就开始四处学习,参加国学班进修。慢慢地,他喜欢上了国学,并开始联系岛城一些热爱国学的企业家。他们周六在一起学习国学,并从2009年开始在岛城连续办了三届国学论坛,每次都有上千人参加,社会反响很好,一些国内知名的国学大师免费来讲课。
    “作为组织者之一,每到开办论坛的时候我都特别快乐,因为这是一件无私去投入做的事,心里很轻松。”董立刚说,那段时间的国学学习改变了他对于生活的许多看法。
    从一开始带着功利目的学国学,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让员工“听话”。渐渐地,董立刚开始反思自己的做法,他先要求自己诚意正心,把员工真正当做自己的家人看,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员工提高素质。董立刚觉得自己成了学习的最大受益者。
    “在企业中推行国学文化,最怕老板先用它来衡量员工,只有当你以育人的心态来培养员工,才会得到更多的认同。”董立刚说,现在,员工的确有了较大的变化,“传统文化的普及的确对我们公司和公司全体员工的成长起到很大作用,但这是个慢功夫的事情,不可能立竿见影,只有不懈地坚持,才能真正以文‘化’人。”董立刚总结道。
某营销策划机构员工刘庆:
读国学 学做人
    □青岛日报/青报网记者 刘成龙
    某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助理刘庆说,通过学国学,找到了做人的标准。
    2013年初,公司在晨会中加入了读儒学的内容:每个工作日早晨八点半,所有员工排成一排,齐读儒学中的一些著名章节,然后再由当天的主持人分享自己对某句话的体会,全部过程约15分钟。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机构董事长王成莹就开始与员工们一起阅读和交流国学典籍。
    “学习传统文化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洗涤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有爱、有阳光、有能量。”王成莹说,也正是基于此,他主张把国学搬到晨会上,并作为“规定动作”一直延续下来,“不论参加的人多还是少。”
    在该营销策划机构,儒学又被称为“修心之学”。刘庆告诉记者,《弟子规》分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章节。一年多来,他们机构的员工已经一起读了40多遍,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全文背诵。
    在刘庆看来,让大家受益最深的是分享这个过程。“熟读中大家先有‘觉’,然后再去‘悟’,进而结合自身故事分享真切体会,这个过程让人很受教育。”刘庆说,学习国学,让他认识到自己的许多缺点和不足,也让他得到提升和改进:
    “话说多、不如少”提醒我言多必失,而且会冲淡话语主题思想;
    “勿箕踞、勿摇髀”告诫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改掉抖腿的坏习惯;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要求我必须“执着”于小事,不给别人制造麻烦……
    “国学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其中有许多生活道理,能够引发每个人的共鸣。”王成莹说,在分享和践行过程中,大家从书中汲取营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改变。他告诉记者,以前,公司有员工有熬夜的习惯,现在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直接原因是他在分享中的一段感悟——人生如同一罐煤气,有的能烧70年,有的能烧30年,每个人需要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爱惜身体,才能幸福地工作和生活。
    如今,该营销策划机构总部的近20名员工,已经至少每人分享了十多次。
    “每一次分享,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驻连云港某公司项目团队总监陈瑶说,在总部,同事们几乎每月都可以分享一次,而自己则需要等待两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4月份公休时间,陈瑶来到公司,分享了自己的一段感悟。“我分享的是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句话。”陈瑶回忆说,由于驻外地工作,不常回家的她从未感觉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有多 “恶劣”,现在,她再回头审视自己的言行,不禁有些惭愧,“很多时候,我们把‘恶毒’的一面留给家人,把最好的一面留给
    别人,我们应该知错!”

上一篇:齐鲁晚报专访济南华联集团董事长、总裁李茂年 下一篇:记者暗访茶叶市场,道出普洱茶背后不为人知的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