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一中刘伯权: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编者按:中小学校长是顺德社会的精英,他们不但是顺德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实践者,同时也是顺德社会进步的促进者和思考者。在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引导这些精英力量在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同时,放眼顺德社会,以社会的大视野办好教育,以教育精英的眼光观察社会和思考社会,将对顺德教育本身的改革和凝聚社会的发展正能量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思考,顺德城市网与顺德区教育局合作,推出新闻系列报道新栏目“顺德名校长访谈”,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对顺德比较有影响的中小学校长进行一对一、面对面专访。通过访谈,让担负教育管理重要任务的中小学校长比较系统论述其教书育人的理念、教育管理的经验、学校建设的特色,和根据这些特色由校长演绎或者分享其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所在。



顺德人的低调务实,在刘伯权这里彰显得淋漓尽致


  顺德城市网消息 (记者蔡夏阳) 每天清晨,顺德一中校园里书声琅琅,教学楼里总会出现他的身影,一个中等身材、步履沉稳的中年人。鲜有人知,1982年他便已经走进顺德一中校园,一干就是13年,那时他是一名受学生喜爱的数学老师;2011年,他再次回到顺德一中时,已是一名受人尊敬的校长,他叫刘伯权。


  刘伯权是顺德伦教人,顺德本土人的朴实低调,在他身上彰显地淋漓尽致。听到顺德城市网记者说,在几十名被列入“顺德名校长访谈录”的校长名单里,他是排在第一个的,而且兄弟学校的校长也都谦称:“肯定要先采访我们的老大哥”时,50多岁的刘伯权则笑着道:“他们是说我的年龄最大,老咯。”此外,他还纠正并强调道:“名校长不一定造就名校,但名校一定会成就名校长。”他始终认为,是顺德一中这所百年名校培养了他。


做知青当老师,怕误人子弟跑去读大学


  说到刘伯权的“师缘”,这就要追溯到1975年他下乡做知青,因为头脑聪明又能说会道,被当时伦教霞石小学的校长发现,并让他去做语文老师,那时他还不足17岁。1977年恢复高考后,高中学历的刘伯权担心自己误人子弟,便跑去参加高考,于1978年3月进入华南师范大学。


  “在大学的四年,我才真正对教育有了理解,真心想去做一名老师。”刘伯权饶有兴致地回忆道。他还清晰地记得,1982年1月毕业后,他于当年的1月15日来到顺德一中报到,2月一开学便做了高中毕业班的数学老师。


  说到这里时,顺德一中的办公室主任关晔姬忍不住说道:“我听刘校当年的学生赞他的数学教学水平一流,在顺德一流!”刘伯权又笑着摇头否认,“当时做老师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让我的学生都喜爱我。”刘伯权有些开心地向记者解释道,他发现只要他把数学教好了,学生就听他的了,无论他说什么学生都会信,并慢慢佩服他。


  这同样也是他对顺德一中老师的要求。“专业一定要拔尖,学生学好了,自然会爱上你,各项工作也都好开展了。”据顺德一中副校长赖良才透露,顺德一中毕业班的老师都需要通过“高考”才能够上岗的,“每年新任高三的老师都要做高考题,考得不好的,就不能教毕业班了。”这也映照了顺德一中“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


每天早上巡视师生,一有空就去听课


  顺德城市网记者采访刘伯权这天,是在开学的前一周,虽然他身患感冒,但依然伏在办公桌前改开学典礼的讲话稿。记者了解到,在8月1日顺德区高三学生开课那天,他就已经在学校布置相关工作了。


  刘伯权虽然为人低调,但他在学生面前,却总是高频率出现。赖良才告诉记者,除非是刘校长要去出差不在顺德,其他上课时间的每一天早上6点多钟,刘校长都会准时出现在校园,干什么呢?“和班主任一起巡视校园,先是去高三,接着巡高一、高二,发现问题及时找级长沟通并处理。”


  刘伯权则自嘲:“年龄大了,睡不好,每天看看学生老师的精神面貌,就知道他们有没有休息好,看到他们有精气神,我才放心。”此外,刘伯权还有深入到课堂听课的习惯,几乎每周都会去听听老师们是怎么上课的,他认为这并不是监督,而是与老师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更是一种美好享受。“一中老师的水平都不差,我听课也是为了和老师们一起去探讨学习更好的课堂教育方法,去享受学生老师的成长。”


上一篇:以真待人以诚处事 下一篇: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做表率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