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屏:道德是善的为人处事方式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韩东屏:道德是善的为人处事方式

统筹兼顾,结果经常顾此失彼。

  

   人的本性或本能是既不能消除也不应被压抑的。一则是本能欲望与生俱来,想消除也消除不了;二则是它也是人之所以要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原动力源。因而对于人的本能欲望和出自本能的行为只能进行疏导和改造。

  

   疏导改造人的本能行为要靠理性的指导。理性是对复杂对象的深入分析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分辨对象的好坏善恶及其大小的能力。道德的诞生过程表明,道德就是理性的产物,就是闪耀着人类理性精神的善为人处事方式。这种为人处事方式在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时,既考虑自身的能力,也考虑外部的环境及条件,以使满足需求的能力适合外部的实际;既考虑自身的需求,也考虑社会及他人的利益,以使满足自己需求的活动不与社会或他人的利益相冲突。不仅如此,它还提醒人们注意高层需求、长远需求和全局利益,并要求人们在高层需求与低层需求发生矛盾时,对低层需求有所节制;在长远需求与眼前需求发生矛盾时,对眼前需求有所放弃;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对局部利益有所牺牲。比如道德理性告诉我们: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天赋,就得少玩多学习;而要想受人尊重,就得注意自己平时的言行;要想被人爱,就得先学会爱人。

  

   因此,与本能的为人处事方式相比,道德的为人处事方式大都带有自我克制的色彩。在此意义上,道德又是一种社会理性精神,表面上它与人的本能欲望对抗,实质上却是为本能欲望规定合理的满足方式。如在各种可以致富的行为方式中,道德指导人们用勤劳、节约、创造、开拓的方式致富,排除用坑蒙拐骗、制假售假、贪污受贿、偷盗抢夺的方式致富。

  

   这就表明,道德的为人处事方式还是一种聪明的远虑,它是以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为动因和归宿,又以理性之光为引导做出的最佳行为选择或最佳品质选择。简言之,是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的最佳方案。而出自本能的非道德的为人处事方式,由于缺失理性精神的关照与指引,与同样出自本能的动物的生存活动方式差不多,虽徒有人的模样,却并不是真正的人的为人处事方式。

  

   6、道德的本质

  

   经过以上所有论述,现在可以做出如下总结及推论。

  

   道德与所有文化一样,是人的创造物,产生于人的生存发展需求,又服务于人的生存发展需求。这一事实表明,人是创造道德、使用道德的主体,道德则是被人创造、供人使用的客体。换言之,人是道德的主人和目的,而道德则是人的仆人与工具。

  

   道德作为一种人的创造物或文化的一种具体形态,与所有其他人类创造物或文化之物一样,都是满足人生存发展需求的工具,但道德这种工具自有其独特性,这就是,它是通过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来满足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中的处理人际关系与实现自我的需求的。这一点,将道德与包括习俗在内的其他所有文化之物区别开来,成为道德的特性所在。

  

   由于任何时代都存在不可回避的“如何为人处事”的问题,于是道德成为人的健全生活之必须。这种善的为人处事方式是由道德提供的行为规范与品质规范构成的,它们作为向人发布“做这个不做那个”、“要这个不要那个”指令的规范,都是些人为的价值规定。根据对早期道德和道德规范类型的考察表明,这些价值规定最终指向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人的自我完善。因而凡是有利于人际关系和谐和自我完善的行为与品质,就是善的行为与品质;凡是有损于人际关系和谐和自我完善的行为与品质,就是恶的行为与品质;出于中间状态的行为与品质,则是非善非恶的行为与品质。由于人的自我完善意味着人的志向和品质的向善改进,说明人的自我完善其实也就是人的自我实现。

  

   言之及此,这里可以给道德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了: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与品质规范之总和,受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的直接维系推动,以善恶为基本评价词,负责为人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以满足人处理人际关系与实现自我的需求。这个定义应该说揭示出了道德的本质,因为这个定义既将道德与一般习俗区别开来,也将真正的道德与“盗亦有道”之类的假道德区别开来。同时这个定义也点明了,道德作为工具满足的是人的生存发展需求中的哪些特殊需求。

  

上一篇:为人处事的十二个说话技巧 下一篇:《为人处事社交金口才》(硕林 编著)【简介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