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勒又退赛了!
2月20日东京马拉松宣布:今年特邀选手榜中的第一大牌、一代长跑名将贝克勒将无法参赛!
理由:他有应力骨折,痊愈需要更多时间。他非常期待能完全康复并瞄准新目标,遗憾的是还需要再多一点时间。
“男二号”、肯尼亚人Marius Kipserem(首届阿布扎比马拉松冠军,2:04:04——距离不足),理由也是“怪我”(日语“受伤”);
2018东马2:10:21的铃木健吾,理由是身体欠佳(“体调不良”);
2018芝马2:12:18的铃木洋平,受伤;
2018福冈2:13:02的窪田忍,受伤;
2017名古屋2:21:36(日本女子首秀纪录,历代第四)的安藤友香。
言归正传。同一天贝克勒本人也发表声明。听听这回他又是怎么说的:
不能跑东京让我感到悲哀,因为我需要专注于康复。自从去年10月阿姆斯特丹马拉松过后,我一直身体不适,这一伤病无法及时恢复。
我很渴望、也很有动力在马拉松上取得更多好成绩,因为我清楚在身体充分配合时,自己仍具备的能力。
因此,现在我必须花时间去完全康复、恢复元气,以便实现我的未竟目标,在马拉松上证明自己。
体坛最高层面奋斗的20多年,开始在我的身体上有所反映。转型马拉松之后,我有点伤病缠身,但也留下了很棒的回忆,例如我的柏林成绩,还有我在巴黎的获胜,这些都是让我非常自豪的比赛。
在马拉松上,我还有尚未实现的愿望和梦想。现在我将全力专注于恢复百分之百的健康和状态,以便能实现我的目标。
似曾相识的理(jie4)由(kou3),不是么?
但不管贝克勒再怎么百般解释,外界看到的只是结果:
2017年至今,他总共参加马拉松(包括确定参赛)6场;
其中中途退赛(DNF)3场,赛前退出(DNS)1场;
完赛仅两场,占1/3;其中最好战绩是勉强进2:06,亚军。
这次他等到东马赛前不到两周,才临阵放鸽子,无疑将使其本已严重贬值的品牌价值,进一步遭受重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跑道老对头基普乔格的超稳定辉煌表现:永远来即能战,且几乎战无不胜——只有一次因对手打破世界纪录而屈居亚军。
有意思的是,两人转型马拉松虽然相差一年,迄今已知的参赛结果却恰巧都是12个。笔者整理如下,黄底色框起的比赛,是他们的四个交集:
可以看到,在马拉松领域,基普乔格全面碾压贝克勒——无论是PB还是整体战绩;在双方直接交手过招的场合中,他更以4比0完胜。
2015/16至2017/18,蝉联世界马拉松大满贯三赛季积分王;
2015至2018年,蝉联四届AIMS最佳马拉松运动员;
2018年12月,首次被评为国际田联年度最佳男运动员(2004至05年贝克勒蝉联两届,2001至03年他们的摩洛哥老对手、1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奎罗伊蝉联三届);
本月18日,获颁劳伦斯奖(“体坛奥斯卡”)杰出成就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史上第五人和田径第一人。
真可谓是:一个是退赛退到皮厚,一个是拿奖拿到手软。
转型马拉松后,贝克勒与这位当年跑道上自己的手下败将(只赢过他一次),为什么境遇相差如此悬殊?
去年10月笔者撰写的《从“跑道至尊”到“马拉松退赛帝”,贝克勒已经玩完?》一文,已经详细分析过个中原因。
这次咱们换个角度:为何基普乔格能,而贝克勒不能?
答案可在以下基普乔格总结的人生哲学金句中找到。原文摘自2017年11月30日他在牛津辩论社(Oxford Union)发表的演讲,由笔者本人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