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没有思考过这三个问题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思想食堂(2)
分类:人生哲理 热度:

  如果你的人生精神意义有了,世俗意义也有了,那么最后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那你得到的这些意义到底还有什么意义?这就是人生终极意义的问题,就是生死问题。

  死亡是最确定无疑又最不可思议的。而哲学和宗教就是让我们正视死亡,思考死亡,面对死亡。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不愿意死。你把不愿意变成愿意,把被动变成主动,你就不会痛苦了。

  周国平老师现场分享了三种哲学生死观和佛教生死观。

  三种哲学生死观

  第一种是理性的生死观,它提出很多的理由让大家接受死亡,最重要的理由是两条:一个是死亡面前人人平等;二是人死了就是去你没有生的时候在的那个地方,你死了以后世界上没有你,你有什么可痛苦的。

  第二种是道德的生死观,代表人物是孔子。

  孔子的观点,一是“未知生,焉知死”。人最重要的是把生的道理弄明白,好好做人。如果生的道理都没有弄明白,还去想什么死的问题。二是“朝闻道,夕死可矣”。早晨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晚上就可以安心地死了。

  所以,道德的生死观就是好好做人,安于生死。

第三种是审美的生死观,代表人物是庄子。

 
  第三种是审美的生死观,代表人物是庄子。

  庄子的哲学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怎么保护好生命的纯粹,二是怎么样追求生命的长久,这就涉及死亡的问题。他的解决方法基本上就是让人进入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叫做“逍遥游”,是小我和宇宙大我合为一体的境界。这是以情感的体验为境界,所以可以归纳为进入化境,融通生死。

  佛教生死观

  佛教是一种非常深刻的哲学。佛教的三大基本原则“三法印”,讲明白了人生是怎么回事。

  第一个法印——诸行无常。行就是事物,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都是变化无常的。

  第二个法印——诸法无我。法是现象,我是不变的本质,一切现象都没有不变的本质。

  第三个法印——涅槃寂静。涅槃就是断绝轮回,是佛教的最高理想。如果你真正觉悟了,彻底破除了我执,那么你死了以后就不会再投胎,就不再进入轮回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小乘佛教还是大乘佛教,强调的是解脱,强调不要把自我、小我看得太重,你看淡、看明白以后,你可能就自由了。

 
  总的来说,无论是小乘佛教还是大乘佛教,强调的是解脱,强调不要把自我、小我看得太重,你看淡、看明白以后,你可能就自由了。

  互动环节

  提问:周老师好,您刚刚分享了一些对家庭的看法,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家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现在的单身率越来越高,包括有研究表明单身人士的生活比有家庭的人更快乐。所以我想问,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重要性会不会越来越弱?

  周国平:恩格斯说家庭是私有制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家庭也会被消灭。但是我觉得私有制不可能消灭,所以家庭也不可能消灭。

  我认为家庭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单位,它还是现代生活的单位。它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不结婚,两个人同居在一起,相亲相爱,当然还有其他更自由的方式。

  其实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尤其是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稳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年轻人生活自由一点是好的,晚婚我也非常同意,但是一辈子不结婚,一辈子也没有一个和你相爱的伴,我觉得你迟早会感觉到一种遗憾。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选择的问题,看哪一个对你更重要,你更愿意自由还是更愿意稳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邱光龙 HF056)

上一篇:《以迷信鼓舞士气》、《马皇后谏察错案》 下一篇:渭水讲坛:陕师大教授王国杰讲传统文化中的人生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