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没有思考过这三个问题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思想食堂
分类:人生哲理 热度:

周国平:没有思考过这三个问题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 思想食堂

 
  很多人老觉得幸福在别的地方,老是要到别的地方去寻找,我说一个人如果在他天天过的日子里面找不到幸福的话,他到哪里都找不到。

  ——周国平

  文/思想食堂

  明天就是中秋节,当你和家人团聚在一起时,你是否感觉幸福?是否思考过什么是幸福?上周六,杭州,在思想食堂第089场通识课上,著名哲学家、作家周国平老师就带来了一场关于幸福问题的演讲。

  苏格拉底曾说,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得一过。如果你没有想清楚人生到底为了什么,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

  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怎么活着才有意义?对于这个人生哲学问题,周国平老师分成三个层面来讨论:幸福问题、道德和信仰问题,以及生死问题。

 
  幸福问题

  人活着,怎么样活着是让人满意的,是舒服的,这个问题就是幸福问题。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没有人不想要幸福,幸福是终极目的,其他所有的都是手段。

  西方哲学对幸福的看法:

  一派是快乐主义,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最经典的话就是“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另一派是德性主义,它强调人的精神属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幸福是你身上最高贵部分的满足。最高贵的部分主要是两个东西:一个是思考的快乐,另一个是道德的快乐。

中国哲学中,儒家比较接近德性主义,道家接近快乐主义。

 
  中国哲学中,儒家比较接近德性主义,道家接近快乐主义。

  儒家的幸福观,可以概括成四个字——

  安贫乐道,安于物质上的俭朴,把精神上的快乐作为快乐的源泉。

  道家的幸福观可以概括成“全性保真”,道家强调的是保护好人的完整的、真实的天性,保护好生命的单纯状态,这就是幸福。

  无论是快乐主义还是德性主义,它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突出利益主体与价值观,让人身上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有好的状态。

  人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一个是生命,一个是精神。快乐主义比较强调生命,德性主义侧重精神,所以,它们是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的。

道德和信仰问题

 

 

道德和信仰问题

  我们不但要活得让自己满意,而且要活得高尚,有品格,有品位,这个问题讨论的就是人生精神意义的问题,就是道德和信仰问题。

  道德的基础,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从生命,人作为生命,对别的生命有一种同情感应,能够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即同情心。

  另一个是人作为精神性的存在,有尊严的需求。所以做人的尊严是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的基础,包含自尊和尊重别人。

  哲学家、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在同情心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两种最基本的道德,一种叫做正义。正义就是你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情,有人做了损害别人的事情你要去制止。对社会来说就是,对于损害他人的行为,要去惩罚,这叫正义。

  还有一种重要的道德形态就是仁慈。仁慈是不但不能做损害别人的事情,而且如果别人有痛苦、有困难,你要去帮助他们。对于社会来说,就要去帮助弱者。

  亚当·斯密认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仁慈的话,那不是一个好的社会,大家都不做好事。但是如果一个社会没有正义的话,这个社会就被毁掉了。

一个社会要有好的道德状态,一个是靠自律,即道德;一个是靠他律,就是法治。

 
  一个社会要有好的道德状态,一个是靠自律,即道德;一个是靠他律,就是法治。

  但是一个人在道德上能不能自律,靠的是信仰。信仰强调内在的觉醒和道德的自律。

 

生死问题

上一篇:《以迷信鼓舞士气》、《马皇后谏察错案》 下一篇:渭水讲坛:陕师大教授王国杰讲传统文化中的人生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