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朽”:衡量人生價值的一把尺子
分类:人生哲理 热度:

原標題:“三不朽”:衡量人生價值的一把尺子

人生的價值究竟是什麼?用什麼來衡量人生價值?這是一個曾被無數人問過且繼續為無數人追問的話題,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眾說紛紜的問題。“生命”不只是生理意義上的肉體生命,更是一種精神生命。或者說,生命就是創造,是攜帶母體留下的信息與外部世界進行最大限度的重新組合,創造一個新的生命。探索生命的意義,對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中國人來說,應當把“三不朽”作為衡量人生價值的一把尺子。

“三不朽”凝結著人生追求的恆久價值

何謂“三不朽”?此乃《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所說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說白了,就是做人、做事、做學問。這大概是古人走出了蒙昧、野蠻時代后對人生價值的幡然醒悟,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考、把握和追求,道出了人生追求的恆久價值,抵達了過去絕大多數人都很難抵達的有關人生價值的哲思層面。

人有了德,就會行為有范、行止有度,遵規守矩,組成一種明晰有度的生命節奏,一種可親可依的立體結構,由此社會才會文明,世界才會溫暖。誠然,道德來自於內,是無所不在的自制力量﹔法律來自於外,是國家意志。如果所有的人都靠外力監督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如何體現人的主動性?由此,致力於立德的人,永遠超凡脫俗、永遠揚著思考的頭顱、永遠以慈祥的眼光注視著遠方,感化眾人,澤被后代。

建功立業,造福社會,是人生價值的重要體現,一直為人類所向往。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總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和社會條件下的現實的人,這種社會關系和社會條件本質上是對人的一種規定、一種責任、一種使命,也就是要履行的一種擔當。人類社會由蒙昧走向文明,離不開人類的偉大創造力,先賢的偉大歷史功績,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永遠不可磨滅。建功立業者,受人尊重,他們的事業,也會通過多種形式,傳之於后世,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類通過語言宣示著崇高的理想、弘揚著不朽的信念、闡發著深邃的哲理、描述著美妙的故事。如果一個人能說出有品位的話,能說出驚人之語,或者能夠留下有內涵有質量有影響的文章和著作,或把思想、經驗、方略用文字記載其要,傳之於世,供人欣賞、借鑒,給人以啟迪和鞭策,能對社會產生正面而積極的影響,就是做到了“立言”。

“三不朽”的實質是人生的大格局

“三不朽”強調的是人生要有大格局,即要為社會民眾謀利益,要以天下為己任。“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任何人成就事業,首先在於人生格局,因為“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一個格局大的人,可能出身的環境很貧苦,但是卻很有可能會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源於他們身上優異的品質很多,其中“身在紅塵不隨俗,志存高遠心系國”是最為顯著的特點。比如,毛澤東年輕的時候與朋友約定“三不談”,即不談金錢、不談男女問題、不談家庭瑣事,隻樂於談論大事—人的性質,人類社會的性質,中國的性質,世界、宇宙。所以,1919年他在《湘江評論》創刊詞中才會發出“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的時代強音。

這是何等的人生格局啊!

一個格局小的人,往往自身就存在很多的惡習,可能人不窮,但是心卻很窮,胸懷狹隘、目光短淺,功利味十足,遇人首先揣測對自己有多大利用價值,遇事條件反射般估摸出有多少利益可撈。有的地位、學歷不可謂不高,但做人做事首鼠兩端、俗不可耐,“官一升,臉就變”“杯杯先敬有錢人”等那些令人嗤之以鼻的現象,在這些人身上發生是十分自然的。由於沒有天地情懷、沒有哲學情懷、沒有對生命的虔誠和關愛、沒有人性深度的透視和剖析,也就難以有“三不朽”的境界和品位。

“三不朽”精神的內涵總是與時俱進

“三不朽”價值目標賦予了中國人繼時性價值目標的張力和追求,集中體現在中國歷史上佔主流地位的思想中,同時這一精神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被不斷賦予時代內涵。

幾千年來,中國社會雖經歷朝代更替,時代發展,但社會主流群體大多是“三不朽”精神的倡導者、宣揚者,更是其實踐者,因為它是中華民族與時代同行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撐和精神動力。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下的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需要思想也能產生思想,渴求理論也能產生理論的時代。

上一篇: 既然抓不住,何不送一程! 下一篇:《人生哲理》:人性之美在于善--学佛网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