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生前葬礼 感悟人生?(2)
分类:人生感悟 热度:

但像逝者扮演的做法,人为献花,播放扮演者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人生经历,不仅是把生命视同儿戏,也不可能真正“感悟生命”的价值,大可不必。

笔者建议,如果我们真要“感悟生命”,不妨到烈士陵园或自然灾害发生地。来到这些地方,可能我们真的会感悟到,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的生存环境需要每个人去爱护。通过这种形式的感悟,也许我们真能感悟生命的价值,让生者活得更美好。

万吉良

评判

创意不足悖论有余

有的人质疑这样的方式,其实人类的智慧永远也不能真正抵达死亡的时刻。比如曾经出现的墓地宾馆,让人体验一下在棺材内的感觉与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生前进行追思会和在棺材的宾馆中体验死亡之后的感觉从表面上看能够在生的时刻体验死,但一个现实就是,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真的死亡。也仅仅是一种形式一种体验罢了。这种形式和体验的结果就是沦为一种作秀的方式在招摇撞骗,甚至能够摇身一变成为商业的模式,那样的话就走向了体验死亡的背面,非但不需要有这样的方式且多余。

不过,生前追思最为悖论的一点是人还活着。既然如此,那些悼词,那些人们的感言都将不会是发自内心的语言。试想,如果一个人对当事人喜爱至极的话,他可以说一些热泪盈眶的话;但是如果对她真的有芥蒂的话,在这个时候也不会诉说出自己的心声。所以,古人说盖棺定论是有意义的。那就是,人只有在死后才能够下定论,如果活着的时刻,那些流言蜚语那些真情实感都将不会真正迸发出来成为追思会上的真实内容。因为毕竟这个体验死亡的人还是活着的,不可能将内心的话和盘托出。

所以,对于这样的生前追思会,一方面我们可以窥见其对于生命的态度,对于死亡的体验不是所有的人都希望的,也冒犯了很多人的禁忌,这一点毋庸置疑需要肯定。但是,在这个越来越商业化的世界中,任何的成分、任何真正体验生命本真的东西都将被蒙上一层质疑的面纱,因为这总是人活着的时候体验到的,死后将是另外一番模样。

王传言

■三言两语

●人要是能倒过来活多好,一睁眼就是100岁,然后一天天地年轻,有了“100岁”的经验和岁月磨炼,人们知道人生的下一步应该如何去走。

——金春旭

●“生死体验”,可别成为某些部门和机构的“独有权力”。

——路志伟

●挺好的,死过一次,会激励我们在事业上、家庭生活中,应对“危机”的挑战。

——杨宇峰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点燃自己心中的那盏明灯,好好地活着,坚强地活着,努力地活着,用信心和汗水书写自己人生足迹的每一步。

——胡斌

●电影中的形式出现在现实中,表达生者对于自己追悼会的模式进行的预演,并无不可。

——王磊

●拿着自己生的时刻体验死亡的感受,从中能够学习到对于生命的感悟,从而好好过每一天。

——沈卫东

●经历死亡,可以给更多的人启迪。

——牛军

●多些感悟吧,生命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生命在荒废的过程中度过的话,那将是碌碌无为的一辈子,如果每一天都过得有意义的话,这样的人生才充实。

上一篇:学诚法师:愤怒的真相(感悟人生) 下一篇:江珊王志文《人到四十》感悟人生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