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牛建海,生于1968年。作品《去黄河滩种地的人们》参加2008年平遥国际摄影节。
“2008年秋收,天色已暗,村民李石头的农用三轮车上拉了一车刚收完的花生,上船过河。当他加油下船时,由于船的倾斜,三轮车掉入黄河,他随即跳到船上。但看着下沉的车和花生,他又舍不得,车和人随着河水在下沉的过程中往下流,无奈的他只有弃车往岸边游,深秋的黄河水冷的刺骨,游了一段距离的李石头最终也消失在黄河中……类似的事故每年都会发生,黄河在养育着他们,也在吞噬着他们的生命。”
牛建海始终记得当年拍摄《去黄河滩种地的人们》时,发生在黄河岸边的这一幕。生活,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远不止是收获,在险恶的环境里,用生命换取生存,痛苦、灾难也时刻伴随。所以一拍就是7年,在他的照片中,有日常的劳作、简朴庄重的宗教仪式,也有闲时的地戏演出……牛建海放不下,在广袤的母亲河流域忠实地记录。
10多年过去,疫情下的“非常”生活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回头再看这组作品,那些干裂、粗糙又顽强的生命力,“活着”,是这片土地上亘古恒久的主题。

2007年,河南原阳。
2005年,河南兰考。
2005年,河南兰考。
2006年,河南兰考。
2003年,河南中牟。
2006年秋,河南兰考。
2009年秋,河南兰考。
(左)2004年,河南兰考(右)2005年,河南兰考
2003年,河南兰考。
Q,目前在进行什么项目创作,可以依赖摄影生活么?A:现在会偶尔去寺院拍一些。我并没有达到可以用摄影生活的程度。2008年至今,陆陆续续在拍一些寺院有关佛教题材的片子。因为对佛教抱有未知的情感,所以寻至少林寺等寺院。现在是积累了一些,但还是觉得想要表达的在照片上呈现的不太到位。
Q ,是什么机缘开始了黄河滩上的拍摄?最打动你的是什么?A:2003年的夏天坐车途经兰考坝头村时,刚好看到黄河上农民们用船运送刚收的麦子的场景。黄河的壮观和农民浩荡的队伍,这种画面让我有一种下意识想要用镜头记录下来的冲动。
当时并没有仔细想过为什么会有那种下意识的冲动,拍摄过程中也没有抱着想要拿这些照片做什么的心思。但是过了这么久再重新看这些照片,内心感触颇深。大概是想要表达“活着的人生”这样的主题吧,这种感触最打动我。

2008年,河南兰考。
2008年,河南兰考。
2004年,河南兰考。
2005年,河南兰考。
2006年,河南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