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如垂柳坚如竹,
柳伴桃花竹伴梅。
君到长安春似海,
卖花声里燕初来。
——老舍《赠沈柔坚》
今年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沈柔坚先生诞辰100 周年。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和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承办的“柔如垂柳坚如竹——沈柔坚艺术回顾展”将于9月10日起在中华艺术宫展览,回顾展汇集了沈柔坚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让观众全面地认识这位上海当代美术事业的先驱者、组织者、领导者。

沈柔坚(1919.10—1998.7)
福建诏安人。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创作。 历任军部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华东《大众日报》美术研究员等。 历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辞海》美术科目主编,《中国美术辞典》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战时的美术工作者
沈柔坚在1938 年参加新四军后开始从事美术创作,次年在皖南任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绘画组组长,之后先后任抗日军政大学文化科科长、《新知识》杂志编委等职,创作了一批木版画作品。 抗战胜利后,任山东省文化协会美术记者,创作了《盘查哨》《军民同乐》《学文化》《庆功图》《立功荣归》《全力支持前线》等石版年画和木版画。 其中《田野》《拾草》和《盘查哨》三件作品被法国军事博物馆征集收藏。
▼

拾草 Gathering Straws,1942
木刻 Woodcut 15×17.5cm
▼

盘查哨 At a Checkpoint,1945
木刻 Woodcut 22×17cm
在这段战争年代里,沈柔坚以战地记者的身份画了许多作战前线和后方生活的速写,留下了一批最生动的创作素材,同时为盐阜银行和邮局分别设计了货币和邮票的图案,成为苏北根据地货币的第一位制造者。
▼




← 左右滑动查看→
抗币四则 A Wartime Banknote Circulated in Yanfu, Jiangsu,1942
木刻 Woodcut
新中国建设的记录者
上海解放后,沈柔坚在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从事美术创作,次年起以“柔坚”为笔名创作和发表各类美术作品,包括漫画、油画、宣传画、套色版画,以及写生作品。1953 年春,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成立,沈柔坚当选为常务理事、秘书长,并任创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到安徽、南京、镇江、扬州、广东、苏南、常熟、新安江、富春江和舟山群岛等处写生,创作了《在治淮工地上》《地底的光》《河水让路》等套色版画作品。同时也创作了一批反映上海建设面貌和城市风貌的套色版画作品,如《船坞中》《上海展览馆》《浦江夕照》和《雪后》等。建国后十七年间,是沈柔坚在版画创作上的黄金时代,不但作品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优秀作品不断问世。
▼

节日之夜 Holiday Evening,1958
木刻 Woodcut 40×29.5cm
▼

浦江夕照 Sunset over the Huangpu River,1955
木刻 Woodcut 26×37cm
▼

船坞中 In the Shipyard,1958
木刻 Woodcut 45.5×31cm
▼

雪后 Night after Snowing,1957
木刻 Woodcut 23×31cm
从1957 年起,沈柔坚的版画作品《雪后》《开城之春》《船坞》《上海展览馆》《河水让路》《浦江夕照》《节日之夜》等多次在苏联、印尼、民主德国展出和出版。沈柔坚在访问德国和捷克期间作了50 余件“欧行写生”水彩水粉画作品,在当时名闻遐迩。
▼

莫斯科古教堂 St. Basil's Cathedral in Moscow,1960
水彩 Watercolor 61×42cm
▼

歌德故居 Goethe House,1962
木刻 Woodcut 46×32.5cm
▼

莱比锡景色 Scenery of Leipzig,1960
水彩 Watercolor 42×2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