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两句名言
分类:名言警句 热度:

俄苏戏剧大师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КонстантинСтаниславский,1863—1938)于20世纪初,创立了以体验为核心的现实主义演剧体系。“斯氏体系”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面完整的戏剧体系,素有“戏剧创作的百科全书”之称。因此,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出来的首批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中国学术界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他所创立的体系理论,我国于上世纪30年代开始译介,并由第一代话剧导演运用到舞台实践中。新中国成立后,戏剧界掀起了学习“斯氏体系”的高潮——聘请苏联专家来华讲学,派遣中国学生赴苏攻读。“斯氏体系”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对我国戏剧艺术产生了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试图对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两句非常重要、流行甚广的名言进行探讨。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1898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戏剧家涅米罗维奇-丹钦科(Немирович-Данченко,1858—1943)共同创办了莫斯科艺术剧院。6月14日开幕日,艺术剧院开始排演第一个剧目——阿·康·托尔斯泰的《沙皇费多尔·伊凡诺维奇》。在排演场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请演员们记住他自己创造的一句格言:“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Нетмаленьких  ролей,  естьнебольшиеактеры.”)他解释说:今天演哈姆雷特,明天演配角,即使演配角,演员也必须以艺术家的身份去扮演。

 

这句格言短小精悍,原文仅有六个词,译成中文也只有十个字,但其含义却十分深刻。也就是说演员无论演什么角色都应竭尽全力,这是演员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在整部戏中每一个人物都很重要。角色无论大小,只要用心,一个小角色也能演得精彩。一个大演员往往会以高超的创造力,使平凡的小角色熠熠生辉。能演好小角色的演员才是真正的大演员。什么叫小演员呢?那就是没把角色演好的演员。

 

这一格言让艺术剧院全体成员受益匪浅,大大提高了他们对艺术的痴迷与热爱,以及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1898年9月,艺术剧院排演第二个剧目——契诃夫的《海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妻子玛丽娅·莉莉娜(MaрияЛилина,1866—1943)扮演剧中女配角玛莎。玛莎是庄园管家的女儿,暗恋着年轻的男主人,但对方根本没有注意到她的存在……莉莉娜以朴素自然的表演风格,博得观众衷心喜爱,为全剧增添了光彩,并受到业内人士高度评价。她充分体现出“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精神实质。因此,莉莉娜为艺术剧院树立了第一座里程碑。

 

20世纪初期,“斯氏体系”已经形成,自1909年开始运用到艺术剧院的演出实践中。这对艺术剧院现实主义传统的确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从此,莫斯科艺术剧院成为俄罗斯话剧界的最高艺术殿堂,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上世纪50年代是我国“斯氏体系”大普及的时期。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成,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要把北京人艺建设成为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在“斯氏体系”、莫斯科艺术剧院的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北京人艺,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信仰,也成为我国话剧界的最高艺术殿堂。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俨然成为北京人艺字字千金的承诺和信条。这句话早已深入到这座殿堂所有人的心中,融进艺术家的血液里,成为他们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著名电影演员舒绣文于1957年调入北京人艺,在《带枪的人》一剧中,扮演一名打字员,没有任何台词,只有打字机的“嘀哒”声。台下的苏联专家称赞道:“那个打字员是位大演员!”

 

在北京人艺演了一辈子小角色的黄宗洛被誉为“龙套大师”。他为演好角色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龙须沟》里,他扮演一个卖梨老头。为体验生活,隆冬季节,他在北京街头跟着一个卖梨老人做了半个月的“买卖”。对任何小角色,“龙套大师”都能挖掘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由于这句格言在业内太流行了,已经深入人心,乃至许多人并不知道它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的。有人以为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行话”,有人认为它源自北京人艺,有演员说是自己在戏剧学院念书时老师说的,还有演员称这是剧组导演冯小刚的话……

 

这句格言也曾被误传,有文章引用时称:“没有小演员,只有小角色。”这就把意思完全搞错了。

 

上一篇:習近平引用的外國名言 下一篇:习近平口中的外国名言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