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 简历(3)
分类:名人名言 热度:

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二十七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一期间,他千方百计地探索着数学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在“大哉数学之为用”一文中,他从各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数学的用途,他又以非常通俗的语言,,总标题为“数学的用场”的一系列小品文中,介绍了一些有用的数学方法,登在“人民日报上”,他精辟地总结了从事普及数学方法工作的经验,他提出并解决了普及数学方法的目的,内容及方法,华罗庚也是中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华罗庚 - 学术成就

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王方法”等。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多个复变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以精密的分析和矩阵技巧,结合群表示论,具体给出了典型域的完整正交系,从而给出了柯西与泊松核的表达式。这项工作在调和分析、复分析、微分方程等研究中有着广泛深入的影响,曾获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并有专著和科普性著作数十种。

华罗庚 - 家庭

夫人

1927年秋,华罗庚和吴筱之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一家迁居到了北京。虽然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吴筱之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却未变。吴筱之不仅操持家务,还帮他抄写论文和书信。一旦客人来家,吴筱之便代他承担起待客的各种杂务;而当华罗庚外出开会、办公时,又总是将他的拐杖、香烟和帽子拿出来,一递到他手上。 鉴此,华罗庚的亲朋好友曾问吴筱之为什么对丈夫关心得如此周到,她的回答是:“我能帮他一点忙,他就少操一点心,为国家多出点力。”

子女

华罗庚和吴筱之有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三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华罗庚 - 老师

熊庆来,是华罗庚的老师,是中国近代数学的先驱。1893年—1969年,字迪之,云南人。曾经留学比利时、法国,并且在法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函数论方面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定义了一个“无穷级函数”,被国际上采用并称作熊氏无穷数。

华罗庚 - 著作

《数论导引》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优选学》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年;

《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曲型域的调和分析》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年;

《高等数学引论》华罗庚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年;

《典型群》华罗庚、万哲先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年;

《从杨辉三角谈起》华罗庚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

科普类:《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年

其他:《堆垒素数论》、《从单位圆谈起》、《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以及《统筹法评话及补充》等。

华罗庚 - 名言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他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同志成功之路的秘诀。

华罗庚 - 轶事

与毛泽东的交往

1956年6月14日,华罗庚同其他参加制定全国科学发展规划的科学家们乘车到中南海,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毛主席感谢科学家们为发展新中国科学事业所作的贡献并和大家合影留念。

上一篇:朋友生日祝福语 下一篇:这20条名人名言,用在英语写作中一定加分!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