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中国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科普硕果
分类:名人名言 热度:

于文思. 扎根中国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科普硕果——评《婴幼儿心理十万个为什么》[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6): 860-861.

${metaVo.articleTitleEn}[J].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2017, 15(6): 860-861.

扎根中国家庭教育的心理学科普硕果——评《婴幼儿心理十万个为什么》  

于文思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春 130024

 

仰望星空,浩渺的宇宙中蕴藏无数未解之谜;俯瞰大地,最难解的却是人的心理。人作为高度复杂的生命有机体,其心智运作的复杂机制亦是当世之谜,而心理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应运而生。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心理学天然地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然而大多数人对这门学科有着某种误会:它似乎比其他自然科学多了几分神秘莫测,甚至有时和科学崇尚的理性精神相悖。尽管心理学的思想可上溯至两千年前的哲学源头,但其进入科学史却不过短短百十年光阴,更遑论我国。因此,心理学的发展在我国面临着两重任务:一是新兴学科的深入发展,二是域外文化的本土化,将二者结合的最佳方式就是科普读物。

曾几何时,《十万个为什么》是我们科普著作的代名词,它引导我们在探索科学的路上不断前行。“为什么”系列始于1962年,尽数包揽科学诸分支而独缺心理学分册,这固然是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起步尚缓,然民众对心理健康的忽视亦是推波助澜。2017年1月国家颁布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卢家楣总主编、以张向葵、方晓义、桑标、傅宏等教授领衔主编的《婴幼儿心理十万个为什么》一书可谓出现的恰逢其时。如今,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正在被社会逐渐认可,但谈及相关知识,大部分家庭要么较为匮乏,要么不得其法。如何基于当代国情建设幼儿心理的家庭教育,就成为心理学在本土化与实用性上面临的双重挑战。本书正是中国高校学者对心理学实用性的深度思考与积极探索,是对心理学本土化与科普化的自觉回应,更是根植于中国大部分家庭现状的实践成果。

笔者有幸参与了本书文字的审校全程,对定稿、成书的过程亦是历历在目、感慨颇深。心者,人之本也,理者,事之源也。本书将纷繁复杂之人心事理说得晓畅明白而通俗易懂,本属不易,更兼将深奥的理论剥茧抽丝,让细碎的问题经纬纵横,织就一幅轻快活泼的“教子图”,直击家长在幼儿家庭教育中遭遇的种种困惑。本书共有150个问题,全部以“为什么”作为提问引导,涉及0-6岁婴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等各个生活环境中的小问题。作为本书的参与者,在阅读了其中平实而生动的内容后,概括为如下突出四方面的特点。

一、奉献社会、福祉未来

当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心理学学科建设也渐成蓬勃之势,本书的出版不可谓不是一次开拓创举。有人说,21世纪必将是心理学的鼎盛时期,随着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满足,对民众的心理状况,尤其是下一代人的心理健康将格外关注。时代发展带动了生活品质的提高,也激发了人们认识自身心理的欲望。快节奏的生活压力的让年轻的父母们忙得无暇自顾,又怎会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关心孩子。由父母到孩子,“心理问题”成为一个隐性而不安的因素,社会需求也就呼唤着心理科学的援助,呼唤着心理学的学者们能一展己长、学以致用。本书是心理学科普之创举,虽或尚有可商榷之处,然首创之功、功不可没,能为广大家长与幼儿教师提供参考与指引。本书作者将这种服务精神概括为“服务社会,福祉后代,利在当下,义在深远”这十六个字,现今乃儿童心理学实践之伊始,倘假以时日,必能根植于中国家庭教育的土壤中,结出硕果累累。

二、由表及里、深浅适宜

受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影响,本书对问题的选择均来自生活中婴幼儿可能出现的日常琐事,通过生动的提问、轻松的话语,将儿童一系列难解的“密码”翻译为家长一目了然的故事与道理。本书以0-6岁孩子在生活中的“小动作”入手,诸如“宝宝边玩边自言自语,为什么?”“宝宝的记忆容易被改变,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是几乎每位新晋父母都会遇到的困惑,而本书要做的就是以问题形式来阐明个中缘由。在阐释婴幼儿的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或许就是婴幼儿难以完整而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心理状态,因此,涉及到诸如个体认知、情感、性格、创造力、兴趣、自我意识等有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等方面,本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它从问题入手,由故事讲述问题,让问题结合理论,既不会流于现象表面,又不会显得晦涩难懂,从而达到深浅适宜的阅读体验。

三、逻辑顺畅、知行合一
上一篇:爱读书的名人名言阅读欣赏 下一篇:《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10期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