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地把握时机,适时掌握主动权,就会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为人处世立于不败之地的要旨。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客观条件是无法改变的,也是极其有限的,但只要把握时机,善于动脑,主观能力就会助你成功。
浙江的裘甫起兵叛乱,攻占了几个城池,朝廷派王式镇压动乱。王式一上任,就命人将县里粮仓里的粮食发给饥民。众官对他的行为十分不解,都说:“军饷这么紧张,您刚上任,就把军饷散发给饥民,这是什么道理?”王式则说:“反贼用抢粮的把戏来诱惑饥民造反,我现在向他们散发粮食,那么百姓就不会强抢了。还有,各县没有守兵,根本就保护不了粮仓,如果不把粮食发给百姓,等到敌人来了,反而会成为敌人的资助品。”众将领听后,觉得十分有道理。
果然,不久叛军到达,百姓纷纷抵抗,不到几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由此可见,世上的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随着情况、形势的变化,及时掌握有利时机,把握主动,灵活应付,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建功立业不可缺的本领。所以,有时候在许多场合,还要学会装糊涂,这种糊涂要有进有退,不同场合不同运用,以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审机审势,第一贵在审力。审力,知己知彼的功夫。
咸丰五年,湘军水师围攻九江,曾国藩驻扎南康,久攻不下,他为此一筹莫展。这时,太平军乘机西上,第三次攻克武昌。八月,罗泽南至南康、湖口一带,“自知兵力不足以图功”,还依然率兵而去。曾国藩对此称赞说:“有识者皆佩服罗山用兵识时务,能取远势。”从中可知,用兵还要从大处着眼,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战略眼光。顾全局而不计小利,规划远大不图近功。
掌握趋势,洞察趋势,顺应趋势、善谋全局才能把握关键、成就大业;善断大势、顺势而为,才能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先发制胜。 事业如此,人生也是如此。在关乎前途和命运的紧要关头,一个人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其关键在于“顺势而为”,也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审时度势,因时制宜,要具有顺势而动的智慧,达到“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免于未形”的境界。 生活中的我们,也必须以应变的心态看待社会、人事,不急于得失,时刻作好应付变故的思想准备,并机动灵活地运用应变之术,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苦难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