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家杭世骏:质疑清廷用人存在满汉偏见;行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既然要说杭世骏的事,那么,就先简单说一说杭世骏其人。

杭世骏(公元1695年~公元1773年),字大宗,号堇浦,别号智光居士、秦亭老民、春水老人、阿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经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藏书家。

杭世骏一生勤于学术,虽以诗名,实精于史。

曾建道古堂、补史亭。

杭世骏著述颇丰,达几百卷,有《诸史然疑》、《史记考证》、《两汉书疏证》、《三国志补注》、《晋书补传赞》、《北史搴稂》等书,并补纂《金史》。

在馆阁时,他曾从《永乐大典》中抄辑《宋元来诸儒礼记说》数百卷,以续宋人卫正叔之书,惜现存者不多。

杭世骏另有《道古堂文集》48卷、《道古堂诗集》26卷、《石经考异》、《续方言》、《榕城诗话》、《两浙经籍志》、《历代艺文志》、《经史质疑》、《文选课虚》、《榕桂堂集》等。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甲辰(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乡试,杭世骏考中举人。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杭世骏试博学鸿词科,被授编修。

杭世骏的性格刚直豪爽,不喜欢藏着掖着,他会当面责备别人的过错。所以,杭世骏在朝时,同僚都很忌惮他。

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皇帝希望能够在官员中挑选一些正直敢言、通达政体的人。于是,朝廷就特开所谓的“阳城马周科”,组织考试,在翰林等官员中简拔优异者。

之所以命名此次特科为“阳城马周科”,猜想,大约是因为乾隆帝想要物色的人才,是寄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阳城、马周一样的官员吧。

话已至此,那就顺便说说马周、阳城。

马周(公元601年~公元648年),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宰相。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朝廷令百官上书论议朝政得失,因谏言有功,被皇帝召见。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因进谏有功,升任给事中。他多次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存世之作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

阳城,(公元736年~公元805年),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人,唐德宗(李适)时期著名谏官,曾曰“阳城山人能自刻苦,不乐名利,今为谏官,必能以死奉职。”。当时,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以奸佞先后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均被冤枉罢黜,无人敢救。阳城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同论议裴延龄等奸佞、陆贽等无罪。唐德宗大怒,将加阳城大罪。唐顺宗(李诵)时在东宫,为阳城开解,赖此获免。

说完阳城与马周,继续说清廷特设的“阳城马周科”。

这一特科考试,杭世骏资格符合,他也参加。

一进入考场,杭世骏就奋笔疾书,直陈胸臆。还未到日中时分,他就已经写了好几千字,其中有言:

“意见不可先设,轸域不可太分,满洲才贤号多,较之汉人,仅什之三四,天下巡抚尚满汉参半,总督则汉人无一焉,何内满而外汉也?三江两浙天下人才渊薮,边隅之士间出者无几。今则果于用边省之人,不计其才,不计其操履,不计其资俸。而十年不调者,皆江浙之人,岂非意见轸域?”

杭世骏的文章,直接质疑清廷用人存在偏见,他认为天下满人少、汉人多,而各地总督却没有一个汉人;江浙人才辈出,但在政府中多年没有人升调。

因为语言戆直,直接触痛了满清防范汉人的心理,触及了“满汉畛域”这个满清统治者最忌讳的问题。所以,乾隆帝一见杭世骏的文章,就勃然大怒。

随后,杭世骏被斥为“怀私妄奏”,刑部拟议,处他以死刑。

最后,是刑部尚书徐本极力为杭世骏求情,称他“是狂生,当其为诸生时,放言高论久矣”,并不停向乾隆帝叩头,一直把额头都叩肿,末了,才换来杭世骏免死革职回乡的结果。

徐本与杭世骏是同乡,字立人,浙江钱塘人,尚书徐潮子。乾隆帝即位,命徐本在办理军机处行走,调刑部尚书,很快,命其协办总理事务。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授其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充世宗实录总裁。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徐本直南书房。以协办总理事务,予拖沙喇哈番世职。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授职办理军机大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加太子太保衔。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兼管户部尚书。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六月,以病乞休,加太子太傅致仕。

当时,杭世骏答完试卷之后,他还很为自己的文章得意。

当杭世骏正在同僚寓所进餐时,忽然间内廷传出消息,说是他的罪责很重,性命难测。

同僚听言,吓得不轻,劝杭世骏赶紧回去。

杭世骏笑着说道:

“不用怕,就是我罪当伏法,处决时也会在京师市面上执行,肯定不会污损您这里的一片地方,有什么好怕的?”

很快,杭世骏就被免死罢归。

上一篇:在“做人”与“做事”中激发“成长”动力 下一篇:爱卡汽车网论坛 XCAR 爱卡汽车俱乐部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