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里的人生哲学(组图)
分类:人生哲理 热度:


  不久前病逝的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曾提出“风险社会”的概念—我们正身处一个风险社会,当代精神中存在一些难以驯服的不安全感。这样的不安全感来自自然环境的恶化,譬如这个冬天异常的温度和挥之不去的雾霾;还有我们无法确认源头和药品残留的食品,譬如一颗置于冰箱中近乎两个月都不会烂掉的生菜球;还有高压的工作强度,精神一直处于焦虑状态,没时间去医院检查身体的异常,但埋藏其中的病毒终有一天会爆发。

  于是,健康在人生课题中的分量又加重几分。医疗、饮食之外,运动是人们寻求健康的另一大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拉松这项古老的运动又流行起来。北京、杭州、厦门、东营等城市的马拉松比赛中,每年都会聚集大批的跑友,其中不乏从济南赶过去的。 吴晓霞在山大操场上跑步 记者张刚 摄

  总有人在抱怨,想锻炼没有时间,没有地方。李海峰不这样认为,他的锻炼方式是跑步,走到哪,跑到哪。他和他的跑友们,最 开始跑几百米就气喘吁吁,腿酸脚疼,现在跑个几十公里也没有问题。他们的身体就在单调的一步又一步中,轻快了起来。

  “没时间锻炼”是个伪命题

  李海峰不赞成“没有时间锻炼”的说法。“任何时候,都可以找到适合的方式来锻炼。”李海峰说。在他看来,在办公室坐久了,没时间或者没地方去跑步、打球,那可以原地做几个深蹲,或者做几十个俯卧撑,“一样能锻炼,关键在于坚持”。

  李海峰的工作也多是在办公室里进行,他很在意这种见缝插针式的锻炼,很少乘电梯,不管是几楼,都走上去,如果是出门办事,也喜欢用走路的方式。有一次,他跟同事们说,午饭后去爬英雄山。从他的单位到英雄山大概有4个公交车站的距离。同事说,哪能来得及啊?在他的一再鼓动下,两位同事和他一起试验了一把,连去带回,不用一个小时,“来得及”。

  在李海峰看来,锻炼的时间总是有的,如果挤一挤,还能空出一段专门时间来做系统锻炼。李海峰一般早上5点左右起床,去住处附近的山东大学校园里跑步,如果跑个二三十公里的长距离,就把起床时间再提前一个小时。周末或者假日,他会去奥体或者千佛山、植物园处跑步,有时候也会从山东大学跑到邢村立交桥,往返。

  在李海峰对跑步的概念里,无时无处不能跑。前几天,他和跑友们结伴,跑到孙村的一家汽车工业园,参观了人家的汽车生产线。还有一次,他和朋友去潍坊,早晨起来,为了能吃到正宗的潍坊城隍庙烧饼,他们一路跑,20多公里,几乎转遍了潍坊城。“每次出门旅游也好,探亲也好,总会带上运动鞋、运动装,走到哪,跑到哪。”李海峰说。

  有一次,李海峰去满洲里,恰逢那里大雪。气温零下三十多度,李海峰戴着手套穿着厚衣服都感觉被冻透了。他一步一步地跑着,“呵气成冰,清冷的空气直灌胸腔,很刺激。”

  李海峰说,听脚步落在雪里的声音,吱吱呀呀的,很有质感。但在雨中跑步就是另一种感觉了。有一次,李海峰在山东大学的操场上跑步,起初有点阴天,后来下起了雨,而且越下越大。原来操场上还有一帮学生在踢球,他们都跑到主席台上躲雨,只有李海峰还在雨中一圈一圈地跑。他回忆,当时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浑身湿透,畅快淋漓。

  李海峰跑过主席台的时候,那些学生就冲他喊“加油”。李海峰说,那是学生们在为他助阵。后来,雨势减小,学生们跑回操场踢球,雨势变大,又折返到主席台,或许是因为浑身湿透了,最后直接也在大雨中踢起来。“在雨水中,那种释放的感觉很奇妙,浑身充满了力量,所有的压力包袱啊,都被雨水、汗水冲跑了,”李海峰说,“如果不是亲身在雨中跑过,那种美妙的感觉,无法体会。”做一个合格的跑者

  跑步是项好运动,很多人都有颗想跑步的心。对他们来说,且不说路程漫长,体力如何,单是在早起的那一刻,便在跑步和继续睡觉之间的博弈中失败了。李海峰的跑友吴晓霞开始跑步的时候,每天早上也要有一番这样的挣扎。

  吴晓霞说,关键是有一帮同伴一起跑步,互相鼓励。最开始的时候,同伴每天早上坚持给吴晓霞打电话,喊她起床一起跑步。吴晓霞当时订的闹钟时间是4点45分,最后她把自己想成是卖油条的,得赶早摊了,闹表一响,就立即起床。

  吴晓霞和同伴跑步的地点是山东大学。他们一般五点左右就到那儿了,但是因为时间太早,操场不开门,他们就从操场大门边上翻过去。曾有一段时间,操场旁边的铁栏杆被掰断了,但没过几天又被焊接上了。如今,吴晓霞他们也不跑操场了,直接在校园里转圈跑,通常是5点零5分开始,6点零5分结束,然后压压腿,舒散筋骨,6点40分左右就各自回家收拾着上班了。

  清早的那一个小时里,吴晓霞一般跑4圈到5圈,一圈2.3公里,一共9.2公里到11.5公里,而2006年,她最开始跑步的时候,不过是在操场上跑6圈400米,后来慢慢加到8圈,再慢慢地跑到现在的里程。

  跑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几乎是所有跑步者的共识。李海峰说,跑步需要慢慢来。他的身体以前比较胖,连蹲下系鞋带都困难,一 开始在操场上跑不了两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可以跑到5圈、10圈。

  “第一次在操场上跑50圈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跑这么多。”李海峰说。第一次跑够50圈,20公里,他花了两个小时。跑完之后,腿酸脚疼,“两三天都不敢太走路”。后来他了解到,身体之所有这种酸疼的感觉,是因为运动过程中产生乳酸,如果经常锻炼,会渐渐对其适应。如今再跑20公里,李海峰的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很轻松。

  每一个坚持下来的跑步者,都能感觉到前后身体的明显变化。去年,55岁的吴晓霞参加单位系统举办的运动会。依她当时的年龄应该报名老年组,但是老年组没有跑的项目,于是她跳过中年组,干脆直接挑战青年组。“裁判当时认为我们单位领导疯了,怎么让这样大年纪上来跑,一再说要出事情的。”吴晓霞说。她单位领导告诉裁判,不会有事的,胸有成竹,“人家是跑马拉松的,这些都不是对手”。结果在1500米项目中,吴晓霞以领先第二名80米的绝对优势获得第一名。她还带领3名小姑娘参加青年组4*100米接力,获得第二名。马庆娟参加北京马拉松

  受访者供图

  长跑是项枯燥的运动,能坚持下来的人一般都具有强大的精神和内心。记者张刚 摄

  长跑是项枯燥的运动,能坚持下来的人一般都具有强大的精神和内心。济南的这些跑友们,不仅在操场上跑,在马路上跑,还到其他城市参加那里的马拉松。他们在从起点到终点的那42.195公里中,发现了不一样的人生哲学。

  每周一个马拉松

  1月25日,51岁的济南马拉松爱好者马庆娟在微信上贴出了她当天参加“渣打香港马拉松2015”比赛的照片。对于长跑爱好者而言,参加马拉松是一件必做之事。

  马庆娟有一个word文档,共8页,记载着她参加过的半程、全程马拉松,以及其他的登山或跑步比赛。记录的时间从2010年开始,那一年里,马庆娟参加了一个半程马拉松,5个全程马拉松,2011年,半程、全程的比赛数目又各增加了一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北京、上海、杭州、厦门、重庆、东营马拉松比赛中,都留下了马庆娟的脚步。

  在过去的2014年,马庆娟的马拉松行程更加密集,尤其是最后的那几个月,几乎每周一个马拉松。2015年虽然才刚刚开始,马庆娟已经先后参加了厦门和香港的马拉松比赛。

  去年10月,马庆娟在从济南北上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的路上,脚被从行李架上掉下来的杯子砸伤。她不想放弃比赛,还是站在起跑线上,中途喷了几次药,而且双脚因为用力不均,甚至(起了血泡,最后跑完全程的时间是4个多小时,是她当年参加的十几个马拉松比赛中的最慢成绩。但是最终跑过终点的马庆娟心里轻松又开心。

  不跑步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乐趣,为什么即使腿受伤还要坚持到底,而这恰恰是跑步所带来的精神魔力。一步一步,一圈一圈,跑步是一项枯燥又耗费体力的运动,但正因于此,坚持下来的都是精神强大的人。

  身体最痛苦的并非是去年的北京马拉松,而是2011年的济南黄河百公里跑,那一次从70公里后,她的膝关节就疼得不敢打弯,因为参赛成员的跑步速度不一样,周围没有同跑的人,在几乎无人的大道上,马庆娟一个人跑一阵,走一阵,直到终点。在她跑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半程的时候,到第十七八公里的时候迈不动腿了,想放弃,但总觉得不该半途而废,坚持跑到终点。

  参加马拉松比赛的时候,往往是成千上万的人站在起跑线上等待开始,但真正开始跑的时候,却是一件孤独的事情。一个人按照自己的速度跑,不断地超越别人,也不断地被别人超越。

  26岁的张嘉文是一名坐在办公室里的文字工作者,她喜欢这种带着孤独感的长跑。在她看来,长跑不比百米冲刺,它也是一个人独处的方式。每次跑步前,她会准备好音乐设备,“戴上耳机的那一刻,仿佛把我和整个外部世界隔离开来。”她跑步的时候喜欢听力量型音乐,譬如有爆发力的摇滚。

  张嘉文周围的朋友不太能理解她为什么能那么拼命地跑,但她却觉得长跑已经是一项流行运动。大约是从前年开始,她从社交网络上注意到,上海、杭州、香港等多个城市的马拉松声势浩大。“越来越多的名人加入,甚至在国外马拉松赛场上也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张嘉文说。

  吴晓霞整天鼓励同事跑步,已经拉进10个人参加马拉松赛事了。这个月,56岁的吴晓霞从单位退休。她没觉得失落,因为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她去做,跑友们刚刚组织在一起成立了历城马拉松协会,她要忙着发展会员、承办赛事。能在济南办一场正儿八经的马拉松比赛,也是这些跑友们的愿望。

  跑步,顺便看世界

  北京、上海、香港、厦门、杭州、重庆、东营、郑开(郑州开封)……几乎每一位长跑爱好者的马拉松比赛列表中,都有这样一串名单,如果跑得更远,还有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对他们来说,去参加一场马拉松比赛,不仅仅是从起点到终点的那42.195公里,还是一段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旅程。从这种意义上说,马拉松为这些长跑爱好者掀开了生活的另一面。

  李海峰喜欢旅游,但总是没有时间。但是马拉松让他把旅游和运动结合到了一起。“一般马拉松都是周末举办,我和小伙伴们可以周五晚上就走,周六、周日连玩带赛,周日下午返回。”李海峰说。

  “其实就是以马拉松之名去各地玩,”马庆娟开玩笑,“通过到各地跑马拉松,顺便游览那座城市。”这次是她第三次去香港参加比赛,从她的微信朋友圈的照片中可知,马庆娟不仅参加了比赛,还像一位游客一样去了香港铜锣湾的时代广场、九龙公园观览,但到底是长跑爱好者,她沿星光大道、尖沙咀海滨花园、红磡海滨花园跑了14公里。

  前几天去参加厦门马拉松,其实济南到厦门有直达的高铁,10个小时即到,但是为了省钱,她选择乘坐普通的火车,一路“咣当”了二十几个小时。马庆娟说,她本来还很想去海南参加比赛,但最后因为费用太高而放弃了,但以后一定会去。相对较远的城市,马庆娟都是这样有选择的参加,花销数额卡在那里,济南附近的这些城市,她一般都会报名参加。

  每个长跑爱好者都有一个喜欢跑步的理由。有一次,吴晓霞的妈妈曾经问她,“傻了吧唧、累得半死为的啥?”吴晓霞学着当年春晚的一句小品台词,回答三个字:“我骄傲!”再后来,妈妈陪吴晓霞去跑了两个马拉松,到现场为她加油。而在李海峰那里,长跑则让他甩掉心里的包袱,一身轻松。

上一篇:英语名言:印象最深的7句人生格言 下一篇:欧阳修的多维人生哲学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