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丰富的书籍中,有我所喜爱的作者:辛夷乌、东野圭吾、曹雪芹和余秋雨;有我最喜欢的书: 《白夜行》 、 《许我向你看》 、 《红楼梦》和 《余秋雨语录》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 《白夜行》 。在读《白夜行》的过程中,随着作者东野圭吾对小说的推进,我一边惊叹作者高超的叙事能力,一边感叹人心深处那抹遮挡太阳的黑暗,感慨作者所描述的人性的恶劣。而辛夷坞笔下的《许我向你看》通过讲述三位学子在青春时代的感情纠葛,同样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让刚刚迈入象牙塔的我常常陷入人生思考。 《余秋雨语录》是通过作者在游历不为人熟知却意义非凡的古城和文明遗迹,深层次地表达出对人生的看法,揭露出古代和现代社会上所发生的社会问题。在与余秋雨的这种跨越时间和地点的长距离文字阅读交流中,读者常常能找到关于如何调节自我生活的答案。比如读《文化苦旅》 ,余秋雨所说的话,打破了我以前形成的贯通思维,促使我开始以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只听取一家之言,要看看别人的角度与自己有什么不同,经过对比后再下结论。
学无止境,任重而道远。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在余下的两年大学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图书馆的海量资源,增加知识储量,提高阅读能力。做好“阅读之星”的代表典范,为同学们树立榜样!
一书 一世界作者:动物科学 1605 张佳玮
学习永远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事情。在大学里,要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通过阅读,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我,是来自动物科学 1605 班的张佳玮,因为偶然读到文震亨的《长物志》 ,书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桌一椅,都具有文人雅致,富有生活情调。文震亨取“长物”一词,意指多余之物,实际上书中所述而又非多余之物,而是生活中的必须之物,不过这些物品又非一般物品,而是投射和沉积了文人的选择和品格之物。
读完之后意犹未尽,恰巧听了一次讲述沧浪亭的园林课程,从造园、选址、园林布局、掇山、理水、置石、择木、铺地,都极为讲究。听罢,又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产生无限思量,羞愧于自己的知识局限,又感叹世间美好事物的丰富。一直到今天, 对园林与建筑的喜爱未曾消退,反而与日俱增,学习的更多,对其也尤为热爱。
说来惭愧, 曾经喜读各式各样的书籍,从如《小王子》的童书到东野圭吾系列,从新月派到朦胧派的自己,却在一时把它们视为闲书,许久不去涉猎。而最近读的居然已经是时隔三月、寒假捧起的《项脊轩志》 ,高中曾读过其中的选段,当时令人难忘的便是那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而现在去读又多读出了些许情感, 如一句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让人热泪盈眶。
有时,我不知读这些书的用处,总是迷茫, 总觉得读专业书籍对自己更为有用,更能在当下帮助到自己,产生了闲书无用的念头。后来受到了老师的点拨,原是这些自身认为的闲书非“闲书” ,这些书会不由自主地改变一个人,也不禁让人感叹读书人他们谈吐之中自有章华。更加羞愧于自己才疏学浅, 读书从来只是囫囵吞枣,向来对其中的情感一知半解,学到了些皮毛。
读书的喜好,可以是常年积累,也可以是猛然陷入,犹如醍醐灌顶,正如我身边一位受到了学长启发的同学,一年便改变了自己许多。而阅读的广泛普及,也随着董卿的朗读者,得到了广泛观众喜好,一位学长可以改变一个人,而作为公众人物也能改变更多的人。在娱乐圈中谁称得上爱读书因读书而改变自己,那胡歌应该能算的上吧。
“如果皮囊难以修复,那就用思想去灌溉它吧。 ”读书让胡歌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正如朗读者第二季第三集,在主题词“生命”下的胡歌,让我们知道涅槃重生,可以从书中找到蜕变的方式。阅读,让人的内心变得强大,内心强大的情况下,命运的漩涡就不能再让人一蹶不振。胡歌看过的书,融入了他的骨子里去了。朗读者里的每一期都阐述着不同人这一生与书的碰撞,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却有着相同的特点,因为读书,灵魂得到了沉淀,吐纳之间,可以见到人的气质和涵养。
《幸福的拾荒者》有一言, “上天赋予每个生命体的时间非常有限,若我们不为自己的命运疾走,生命的痕迹就显得太过短浅了。 ”一书,一世界。书构筑内心的真实,而世界构筑出眼前的真实。两者重叠便是人们自己的真实。缺少不管哪一部分,终将不是你。正是因为太多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忽略了内心的感受,世界才不真,而只有两者相加世界才越来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