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情怀励志人生——读《温家宝地质笔记》(3)
分类:人生感悟 热度:

  《笔记》反映了作者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和积累知识为人民的过程。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是温家宝一个很大的特点和优点,抓住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持之以恒,从未间断。他说:“读书学习对我来说不仅是习惯,而且是需要和自觉了。”“在阅读中,我时常联系社会,思考人生,想着社会发展的道路……”这几句话道出了他对学习的坚守和积累知识为人民的豪情。中学时期,他就“如饥似渴地读书”,尤其喜欢阅读历史和文学作品,从中“看到了人类历史的辉煌和未来的光明,也看到历史和现实中的丑恶一面。”在大学期间,除精心阅读地质专业教科书和徐霞客、章鸿钊、丁文江、李四光、费尔斯曼等古今中外地质、地理学家的专著外,还博览了古今中外的政治、历史和哲学书籍,从中获得启迪、智慧和力量。甚至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时也忘我读书,“每个冬天自学一门学科,包括物理、化学、历史、文学、外语”。夜晚成了他“读书和思考的最好时光”,读《中国通史简编》、《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贞观政要》等文史哲书籍,“还带着英语课本上山,对照课本的口型学发音、背单词。”正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实践和博览群书,使他最终成长为一位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和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的地质学家和国家领导人。

  《笔记》反映了作者独特而又科学的工作方法。由《笔记》可以看出,温家宝在地质系统工作的近二十年间,是在繁忙中度过的。如何在繁忙中能够积累知识、了解实情,为研究、解决问题和科学决策提供智慧和依据,温家宝采用了一些独特而又科学的工作方法:一是勤于和善于进行调查研究。无论是在甘肃地矿局,还是在地矿部工作期间,他都花了很大精力开展调查研究。他认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调查者立场、观点、思想方法的综合表现。”他在甘肃省地质局工作的三年期间,跑遍了甘肃省的山山水水,多次到各单位和野外进行调研、考察,既掌握了工作实情、了解民情民意,又熟悉了各地区地质矿产特点和规律,仅1980年5月到1981年9月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就进行调查研究四次,共92天。在地矿部工作的3年时间里,下基层调查研究8次、234天,到了百余个单位和矿区。通过调研写出了多篇调查报告,使他“对地质工作发展和体制改革思考越来越深入”,并为地矿部出台一系列指导地质工作部署和改革的文件提供了依据,推动了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二是勤于和善于做工作和学习笔记。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他说:“无论是野外工作,调查研究、参加各种会议以及读书思考,我都要作详细记录,或写发言提纲、心得体会。有时是边记边想,边提出问题,边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写出自己的观点。在那里,有我对事物的观察,有各类人的七言八语,有丰富的地质科学,也有闪亮的思想火花。”“这些笔记不仅是珍贵的地质工作记录,也是我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这些笔记中,有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描绘,有对地质工作的实践和认识,有科学考察的经历和收获,有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切,有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己的勉励。它们来自于神奇的大自然和艰苦的地质工作,是我用双脚走出来的。”

  《笔记》反映了作者忧国爱民的高尚情操。从《笔记》字里行间,人们可以看到温家宝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无论在进行地质调查的过程中,还是在领导岗位上,他都把国家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关心地质事业的发展,关注人民的疾苦。他欣赏马克思“为世界工作”的名言,提倡“人民至上的理念”,“下决心要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服务于国家和人民”,要求“在有限的生命中为人民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以高山为伴,不断探索和追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做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时,每每看到附近的农民把自家鸡下的蛋,一个也舍不得吃,拿来卖钱买盐和日用品时,他就“不自主地拿他们的生活对比我们的生活,拿他们的劳动对比我们的劳动,内心感到无比的惭愧。”1982年,他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调研时,当了解到职工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时,他“深感问题严重,心情沉重不安”,“常常冥思苦想,夜不成寐”。他写道:“从担任领导工作起,我已经不把自己当作仅仅了解和反映情况的人。我有责任解决问题,改变现状。”他还“常常告诫自己,要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绝不做那种不学无术的领导者,也不做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而要做一个有学识、有头脑、有远见、有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从担任领导工作的那一天起,我便下决心认真钻研科学技术,尽快熟悉地质工作的组织管理,不敢有丝毫放松。”几十年过去了,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的理想和诺言。

上一篇:杨澜邓文迪分享感悟助阵黛安“我想成为的女人” 下一篇:潘粤明晒画作谈喝酒感悟:酒醒后只剩下思考人生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