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为人境界与处事智慧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宋璟,唐代大臣,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729)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晋爵广平郡开国公,在任52年,一生为振兴大唐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历史上对宋璟的评价很高,朝野赞誉他是“有脚阳春”,意思是说他就像一缕春风一样,走到哪里,那里就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宋璟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美誉,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与他严谨的做人态度有着极大的关系。

  为人正直敢管“闲事”

  武则天长安三年(703),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为了诬陷宰相魏元忠,为了贿赂凤阁舍人张说作伪证。张说迫于张易之的权势,违心答应了他,准备到御前作证。

  这件事被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知道了,宋璟便对张说说:“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誉气节,不可只图个人苟生,诬陷好人。即使因此被谪官流放,其美德也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倘有不测之祸,我必叩请天子赦免,要死也与你一起去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张说为宋璟的话所感动,廷辩时如实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张易之的阴谋就此破产。

  张易之找的是张说,并没有找宋璟,可以说,这件事跟宋璟没有任何关系,他本可以不闻不问。但当他得知以后,还是对张说进行了苦口婆心地劝说,使张说迷途知返,放弃了为张易之作伪证。宋璟管的好像是一件与他不相干的“闲事”,但正是这种敢管“闲事”的做法,体现出了他高尚的人格精神。

  坚持原则不畏权贵

  武则天掌权后,武家子弟鸡犬升天,其侄子武三思更是权势熏天、无人敢惹,即使是神龙政变(武则天失势)之后,他的根基也依然稳固,所以,朝中的大臣们都不敢得罪他。

  神龙二年(706),有个叫韦月将的正直官员,看不惯武三思的飞扬跋扈,上书中宗皇帝,告发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说武三思与韦后(中宗李显的妻子)有私情、将来必定犯上作乱,希望皇帝当断则断,将武三思绳之以法。

  武三思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暗中派人诬陷韦月将,说他“大逆不道”。软弱无能的李显听信了谗言,下令将韦月将处斩。

  宋璟得知此事后,立即面见中宗,以“案情不实”为由,请求查实验证。中宗正在气头上,对宋璟说:“朕已决定将此人斩首,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宋璟说:“韦月将告韦后与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过问就问斩,臣恐天下会议论,所以,请查实后再用刑!”中宗见宋璟如此固执,更加生气,表示坚决要将韦月将斩首,警告宋璟少管闲事。但宋璟毫无惧色,坚持说:“如果陛下一定要处死韦月将,那就先将臣斩首吧!”中宗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同意免去韦月将死刑,改发配岭南。

  从史料中来看,宋璟与韦月将没有什么交情,但他却挺身而出为韦月将说话,说明他的原则性非常强—不能不加调查仅凭别人的诬陷就随随便便地将一个人杀掉;也体现了他为了坚持原则敢于得罪权贵的风骨—管你什么皇亲国戚,在我这里休想耍特权。最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坚持原则、救韦月将一命,他竟然和皇帝顶起牛来,不惜以老命来将皇帝一军,并终于使皇帝改变了主意。

  改善民生不慕虚名

  有一年,宋璟被调任为广州都督,在任上,宋璟并没有因为外调而灰心,仍专注改善民生,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开元四年(716),他被调返京师,任刑部尚书,但广州的百姓并没有忘记他的好,开元六年(718),广州百姓自发捐钱,要为他修建遗爱碑,以纪念他对广州百姓所做的好事。消息传到京师后,宋璟立即求见玄宗皇帝,对玄宗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没什么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的地位显耀,有些阿谀奉承之人要张罗给臣树碑,这种风气一旦开始,各地纷纷仿效,则后患无穷矣!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臣这儿开始,请陛下降敕禁止为臣立碑。”玄宗想了想,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其他各州也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了。

  有一些官员,为百姓做了点事情后,巴不得有人替自己树碑立传,而宋璟却恰恰相反,百姓主动为他立碑,他却坚决不同意,放弃了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宋璟的做法,看上去的确有些发傻,但这种“傻气”却是他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是一种难得的为人境界。

  公正无私处处避嫌

上一篇:弘扬传统美德,学好为人处事之道 下一篇:姚明透露为人处世方法:自嘲使人轻松 幽默证明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