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毛泽东没有参加周恩来追悼会

 

·邱少云如何成为惊世英雄

 

·执行宋庆龄遗嘱内情

 

·谁是最长寿的革命老人

 

·揭秘井冈山八个历史谜团

 

·毛泽东坚辞开国大元帅军衔

 

·徐海东大将的最后一战

 

·最初考虑由谁挂帅出征朝鲜

 

·儿子眼中的张闻天

 

·谁缴下冈村宁次的佩刀?

 

·张国焘差点断送南昌起义

 

·毛泽东的女儿为何姓李?

 

党史频道 红色访谈 历史相册 千秋评说 网友论史

 


  1960年8月,河南省邓州市560名热血青年应征入伍,有幸成为雷锋同一个团队的战友,有的还和雷锋一个连甚至一个班,在与雷锋同志共同工作生活的日子里,他们耳濡目染,切身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的伟大,同时也暗暗立誓,这辈子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

  自1963年至1985年,他们相继转业复员回到家乡后,始终把“雷锋战友”作为崇高荣誉,矢志不渝弘扬雷锋精神。在邓州市委、市政府和人武部的支持下,他们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群众性组织——“编外雷锋团”。

  偶然的人生际遇,让一份崇高在他们心中永远定格;源自心底的承诺,让他们坚守了近半个世纪。

  无论身处何种境遇,他们始终把“雷锋精神”当作自己的人生坐标,风雨不改其色,岁月难移其志

  雷锋团第9任团长宋清梅,曾与雷锋一同出席军区首届团代会,雷锋当时在宋清梅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的赠言:“一个革命者,就应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赠言闪烁着“雷锋精神”的光辉,激励了宋清梅一辈子。从拒绝为子女托关系找工作到拒收包工头“红包”,从冒雨救孤助寡到奔波组建“编外雷锋团”,支撑宋清梅的,正是这句话。

  丁士豪,雷锋生前战友。1997年,他所在的邓州酒厂陷入经营困境,生活迫使他做出新的选择。他不顾家人反对,承包了近10亩荒地,种红薯,养鹅鸭,种花桃,养蜜蜂。

  在他的养蜂场小屋的墙上,贴着一幅珍贵的素描画。一个战士专心给战友补衣物,画的下方用毛笔字写着“一九六零年腊月三十雷锋为丁士豪缝补棉裤”。每每回忆当年感人情景,丁士豪更加坚定了向雷锋学习的信念。他在墙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处事向雷锋看齐力量无穷,立身为国家分忧自强不息”,横批“艰苦奋斗”。

  像丁士豪一样下岗的“编外雷锋团”成员达200多人。一家8口人全部下岗的严文雷劝退了那些撺掇他去上访的人,带领子女学技术,跑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动情地说:“我是雷锋战友,啥困难都不怕!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咱就一定能好好生活,活得有意义。”

  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顾大局、识大体,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先后有86人到乡镇企业应聘,130多人回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

  虽然工作岗位不同,但他们却拥有共同的信念,始终保持着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情怀

  2月12日上午9时,69岁的于彦斌老人准时出现在“邓州市编外雷锋团”展览馆前。从单位退休后,老人天天来这里打扫卫生。每天干完活,于彦斌走进展览馆,总要在一幅照片前端详一会儿。那是他入伍时照的,一身绿军装让他有了一个响亮的称谓——雷锋战友。

  “自觉像雷锋那样做人,不给雷锋战友抹黑”,这是邓州市“编外雷锋团”的团训,也是于彦斌的人生座右铭。

  曾与雷锋一个连队的张三明转业后,在多个岗位上工作过,但有一句话却是走到哪里说到哪里,“我是雷锋战友,我先上。”抓修路,他三九天第一个跳入冰河里淘沙石;抓畜牧,他披星戴月奔波在乡村;抓园林绿化,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连续奋战195天,累得口鼻出血。

  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说:“这560名老兵把雷锋战友这个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伟大,用自己的党性人格捍卫了雷锋战友的荣誉,不愧是一群活着的雷锋。”

  城郊乡烟站站长高林富,始终不忘自己是雷锋的战友,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作为传播雷锋精神的窗口,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教技术、帮育苗、搞管理,多次累倒在地里。临终前,他问战友们:“我像不像雷锋?”大家都说:“你是当之无愧的‘活雷锋’!”听了这话,他欣慰地闭上了双眼。

  据有关部门统计,48年来,560名“雷锋战友”中先后有400余人被各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精神文明建设标兵”,近百人立功受奖,无一人有违法乱纪行为。

  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不管社会如何转型,他们始终把“雷锋传人”当成使命扛在肩上,用心灵去传承

  “编外雷锋团”的560名老兵把“雷锋传人”当成一种使命、一种责任,扛在肩上,一路走来,步履坚定,信心满怀。

  如今,68岁的宋清梅已是16所中小学校的政治辅导员,被第四师范学校聘为“德育基地顾问”,被邓州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少年校外政治教师”荣誉称号。67岁的姚德奇被邓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政治导师、理想信念教育团团长。

  近几年,“编外雷锋团”组成报告团,应邀前往重庆、河北等地作巡回报告近千场,足迹遍及45个县市,听众达百万人次。560名老兵不仅让“星星之火”照亮整个天空,更让雷锋精神始终闪烁着时代的光芒。

  “编外雷锋团”南阳理工学院大学生营的成立,是老兵们的一大心愿。充满了青春朝气的年轻力量,为老人心中的崇高事业注入了活力。

  2005年3月2日,6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雷锋标兵齐聚邓州,和“编外雷锋团”的老兵们一起交流学雷锋的心得,探讨新形势下学雷锋与创建和谐社会的联系。

  人应该为什么而活着?这些从雷锋身边走来的老战士们用朴素的情感回答着这个复杂的人生命题,用毕生的努力交出了一份爱党爱国、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合格答卷。

  来源:《中国国防报》(王建新 杨春雨 特约记者 傅开强 朱培伦)

上一篇: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良心做人尽心做事 下一篇:弘扬传统美德,学好为人处事之道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