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骨錚錚圍山莊人︰土槍炮浴血殺日寇(2)
分类:为人处事 热度:

圍山莊的東南方有一片空地,當年這里位于寨牆東北門內,有一座奶奶廟,圍山抗日高小就設在廟內。據曾在抗日高小就讀的張淑安回憶,奶奶廟坐北朝南,院中間有一座大殿,畫棟雕梁,富麗堂皇。大殿將廟分成了前後兩院,前院東屋三間是抗日高小的教室,並排兩間是辦公室兼宿舍。抗日高小成立後,位于奶奶廟後院的圍山小學改為抗日高小的小學班,“我們的課桌凳比較齊全,學習條件比陝北抗大窯洞好得多,學習很正規,有嚴格的教學紀律,同學們都能自覺遵守,高度體現了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新校風。”

抗日高小由王自省任黨支部書記和校長,招收初小畢業以上程度或同等學歷者,經過報名考試,錄取了38名學生。由王自省、劉勝元和原來圍山小學的教師張西德、牛玉坡擔任任課老師,“校長王自省教時事政治,負責學生的思想工作;劉勝元老師擔任我們的班主任,負責班級工作同時兼任國語教學;張西德老師教數學和音樂;牛玉坡老師擔任小學班班主任,兼任高小班的一門副課。”張淑安回憶說。

除了教授知識外,圍山抗日高小的課程設置主要圍繞抗日打鬼子、不做亡國奴展開。“王校長講紅軍的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里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強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和巧奪臘子口,還講平型關大捷。”張淑安介紹說,學校還請來泰寧縣文教科科長夏全鐘給同學們作“日本必敗、中國必勝”的時事報告,對同學們教育啟發很大。

抗日高小的老師們還就地取材,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思想,“夏天,老師們若干次買西瓜給學生吃,每逢吃西瓜,我們都說很甜。這時王校長說︰‘萊陽梨、樂陵棗,還有肥城大肥桃,都是我們山東的特產,日本鬼子卻要搶奪。’因此我們從一入學就接受日本侵略者掠奪我國資源的教育。”張淑安記得,當時奶奶廟前院西邊牆根停有一個靈柩,里面安放的是攻打楊家莊犧牲的戰斗英雄韓延文。“王校長不斷給我們講英雄生前的事跡,我們學校每逢開校會,都要先面對烈士三鞠躬。王校長還說︰‘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韓教導員靈柩在這里,受我們師生祭奠,英靈含笑九泉,死得其所,重如泰山,永垂不朽!’”

跳舞唱歌、扭秧歌、演戲、演講會……抗日高小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讓張淑安記憶深刻的是一次詩歌朗誦會,“王校長帶頭朗誦岳飛的《滿江紅》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劉勝元老師朗誦了唐朝盧綸的《塞下曲》;張西德老師朗誦完杜甫的《前出塞》,又高聲朗誦曹植的《白馬篇》;牛玉坡老師朗誦王昌齡的《出塞二首》,慷慨激昂的聲音在學校上空回蕩。輪到學生時,安權連朗誦民間歌謠︰‘日本鬼,喝涼水。過黃河,沉了底。侵中國,賠了本’。師生們哈哈大笑。”

王自省把這38個學生當成寶,對他們十分關心,誰家有困難就寫條子讓政府補貼糧食,哪個生病了就寫條子到醫務處免費看病拿藥。後來,這38名學生全部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各條戰線上都作出突出貢獻。受老師們的影響,張淑安成為了一名教師,曾出席省模範工作者會議,受到了表彰。

正因如此,圍山抗日高小引起了鬼子的極大恐慌和極端仇視,他們千方百計想要摧毀它。王自省意識到了危險,計劃將學校遷到萊蕪。“王校長對我們說︰‘上級指示,到了萊蕪後,同學們的生活我們黨全部包下來,待遇高于部隊。’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大,學校尚未遷走圍山莊就迎來了一場惡戰。”張淑安說。

炮手馬榮長肩中彈片,仍然開炮還擊,打退敵軍後,才讓妻子拔出彈片

1983年,《新泰文史資料選輯》刊登了邱建才口述、崔希明整理的《圍山莊抗日保衛戰》一文。邱建才是圍山莊民兵自衛團的成員,說起當年的圍山莊,他說是打出了一個抗日斗爭的新天地︰“這里是縣政府、區公所的常駐之地,是縣獨立營的安全宿營地,是縣募集處的常站,抗日高小可以在這里安心讀書,魯中軍分區的兵工廠在這里制造殺敵的炸藥、手榴彈。這些舍家拋業的抗日英雄們來到圍山莊,就像到了自己的家鄉,他們愛這里的老人、孩子、村里的每一個人;村里每一個人又都非常熱愛這些為國為民的子弟兵、好青年。抗日救國的共同目標把他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圍山莊的抗日斗爭越紅火,鬼子就越把圍山莊看作“眼中釘”“肉中刺”,急欲拔之而後快。

上一篇:法总统为人处事挺离谱 下一篇:“奔跑哥”为梦想而活:只有努力 才配得上青春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