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前几天回答过两个这类问题,问的是《三国志》中的曹操和刘备……今天题主问的是魏延,估计以后会有人把《三国志》中的人物全部问完……
以下是《三国志》作者陈寿对魏延的评价: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以勇略任,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这段评价还是中肯的,魏延勇猛而有谋略,孤傲,脑子灵,对待士卒还是不错的,而且善于训练士兵!但他和同级别的将军们以及比他高级别的同僚们,关系不融洽,这才是导致他被斩杀的根源所在!
这也正是我们为人处事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定要和周围的人相处好,不要因为自己能力强就觉得别人比自己低等,而且一般不要挑战领导的权威,不要做领导不希望你做的事!您看魏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他本来应该听从命令,为大军断后,掩护大伙儿撤回蜀地。但他执意继续进行北伐,做了同僚和上级不希望做的事,这正好给了杨仪口实,导致身死族灭!
分享
举报
三国志中的魏延是什么样的人,我们从魏延身上可以学到哪些为人处的道理?
(原创)
《三国志》中的魏延有四以下个特点:
一,魏延是刘备放心的忠臣。
二,魏延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的将军。
三,魏延性情高傲,与同僚关系冷淡。
四,魏延是诸葛亮不放心的忤逆之臣。
魏延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就是做人要放低身段,谦卑对待身边每一个人。
具体分析如下:
一, 魏延是刘备放心的忠臣。
刘备占领汉中后,需要一个有能力并且让刘备放心的将领驻守汉中,大家以为这个人一定是张飞,张飞自己也这样认为。因为刘备心目中的汉中与他心目中的荆州一样,都是他出师北伐的两个窗口。荆州是他二弟关羽防守,按理,汉中一定是他三弟张飞防守了。可是出人意外的是刘备却让魏延驻守汉中。可见魏延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
二, 魏延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的将军。
这方面《三国志》没有详细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魏延与刘备的对话中窥见一斑。
刘备在大会上问魏延说:“我今天委任你大任,你打算怎么做?”
魏延说:“若是曹操率领所有的军队来进攻汉中,我一定会为主公把曹操抵挡在汉中大门之外;如果是一个偏将带十万军马过来,我就会为主公全部消灭掉。”
在场的人听了,都佩服魏延的勇气。
事实也是这样,在魏延防守汉中的日子里,汉中安然无恙地掌控在蜀汉手中
三, 魏延性情高傲,与同僚关系冷淡!
这从朝廷官员对魏延的态度中可以看出。
诸葛亮死后,魏延与杨仪同时给朝廷写信,相互指责对方的叛逆行为。而朝廷之上,都认为杨仪说的是事实,魏延说的值得怀疑。由此,魏延便失掉了道义。
四, 魏延是诸葛亮不放心的忤逆之臣。
魏延每次跟着诸葛亮征战,都建议诸葛亮让自己带着一万多人的队伍,从另一条道上进军,最后与诸葛亮相会于潼关。诸葛亮以此太冒险,不予同意。表面上看是太冒险,实际上是对魏延不放心。另外诸葛亮临死之前,就对魏延百般防备,最后让魏延死于非命。
魏延的这些性格与魏延的遭遇给我们有什么启示?
魏延性格傲慢,以为自己有本事,不求任何人,只要和一把手搞好关系,忠诚于一把手,努力工作,受到一把手的青睐,就是最理想的事情。可是当一把手离世后,魏延却失去了一切,最后还打上了生命。魏延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做人绝对不能向魏延那样做人,恃才傲物。要放低身段,谦卑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管是上级,还是下级;不管是有能力的人,还是能力平庸的人,我们都要衷心对待他人,以此赢得他人的理解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