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她还擅长用极低的价格淘到令人惊艳的服饰,并把不同单品搭配在一起打造出优雅的造型。她甚至会为电影和一些摄影活动担任造型师。人们经常会为吉泽斯拥有的渊博学识而感到诧异,并惊叹她参加的活动如此丰富。“我来自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天生也没有任何优势。但是我一直有求知的渴望。父亲曾告诉我,学习不会占用你太多的时间。”生活从来不是浪漫主义文学,但是凭借长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吉泽斯创造了浪漫的叙事本身;在逆境中一路披荆斩棘,向着主角梦想的世界前进。
正如吉泽斯或Jeanne Damas,巴黎女人通常被认为是好品位的代言人,她们好像永远都在冬天穿着经典的的修身风衣,在夏天穿着俏皮的碎花裙。但是这样的假设并不完全正确。多拉·穆托是一名记者,当Jeanne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穿着一件古怪的荧光色扎染连衣裙,一双银色的勃肯鞋,手上还涂着blingbling的绿色指甲油。
“在我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奇怪的东西和彩虹小马。它们一直陪伴着我长大成人。”多拉从十几岁就开始探索各式各样的亚文化,包括朋克、EMO情绪硬核、赛博朋克等。在她读书的时候,她把自己打扮得很可爱,到处都绑着丝带。老师们总是说:“多拉,你的品位太差了!”于是多拉创立了一个名为“坏品味公报”(The Bad Taste Gazette)的网站,并借鉴了这句充满讽刺意味的话。通过这个网站,她终于有机会肆意表达自己对“媚俗事物”的热爱。她喜欢很“土”的东西,特别是那些闪闪发光的紫色,还喜欢淘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
多拉并不畏惧用穿着打扮来制造视觉上的冲击感,而且和她居住在同一个街区的人早已熟悉她的奇装异服和那荧光色的荷兰自行车。对于非主流文化的痴迷促使多拉成立了一个新项目:用纪录片来展现其他国家的传统和当代服装,让观众通过服饰文化来了解一个国家。多拉让Jeanne想起西蒙娜·波伏娃、克莱尔·布勒特谢尔等勇敢又有智慧的巴黎女人。她们坚持自我,不被社会陈规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最大限度地按照自己的本性去选择职业与爱情,将自己打扮成自己满意的样子。
这也许这才是“法式风情”的核心。这样的女人,怎么会不美丽呢?“如果你觉得我不美丽,那又能怎样呢?”
提及美丽,当Jeanne 见到索菲·丰塔内尔的那一刻,便被她身上散发的全然的优雅吸引了。
索菲曾担任ELLE杂志的时尚总监,现在她经常在Instagram上分享各种不同的造型,受到粉丝们的欢迎。然而,当Jeanne踏入她那称为“梦想之地”的更衣室,却大吃一惊。横杠上只挂着几件衣物,而且仅仅有两双靴子。
“我不愿意长期保存太多东西,定期清理捐赠衣物是我的法则。”索菲甚至会把书也扔掉,因为“不需要那些书来证明自己读过什么。”如果内心足够丰盈,就不要太多物品填满房间了。也许正是这种轻易而深刻的生活方式,使索菲成为了时尚偶像。她目前正在践行一项长期计划:不染头发,让白发慢慢取代黑发。
索菲说:“这需要做不少艰难的工作,但是我需要身体力行。”要想最终拥有一头白发,就必须忍受从黑发到白发的各个阶段,还要应付来自时尚界人士七嘴八舌的议论。有一位时装周的造型师曾评论说:“你知道的,男人永远都不喜欢白头发。”索菲立刻回敬道:“谁在乎他们喜欢什么呢?”我们都讨厌那些严格又肤浅的“美”之定义,让人变得优雅和更有女人味儿的方式有上千种。关于美的定义,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美是没有定义的。它可以有千万种呈现方式,也可以有迥然不同的观众。哪怕观众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己。索菲从不去追求所谓的少女感,她喜欢她的白发,更喜欢岁月给予她的美丽与智慧。
索菲说,“一个女人的生命力并不局限于年轻的岁月,在变老的过程中,不依靠整容或其他手段,她依然可以活得很摩登并充满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