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驻村是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申请到昌都八宿县吉中乡卡穷村驻村,并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卡穷村因存在“建档立卡户识别不精准”“村‘两委’班子履职观念淡薄、村内各项事务开展进度缓慢”等问题,在2018年5月被昌都市扶贫办确定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这让我倍感压力,经常失眠。
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希望同学们胸怀大志,报效祖国,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0年06月29日 星期一
2011年7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期间,率中央代表团部分成员专程来到西藏大学看望各族师生员工。习主席强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习主席勉励同学们“胸怀大志,报效祖国,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要立志扎根西藏,踊跃到农牧区去,到祖国和西藏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以前西藏自治区存在“看病难”的问题,如今自治区医疗保险制度日趋完善,实现全覆盖,老百姓到内地医院看病治疗,包括到北京的医院,都可以在窗口直接结算,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
第三次驻村是到昌都八宿县同卡镇古日村,驻村6个月。我第一次进村的时候,是骑摩托车从怒江边上一路环山而上,路又陡又窄,刚好能够容得下一辆摩托车。当时我紧张得双腿发麻,抓摩托车的双手直冒汗,根本不敢往悬崖边上看,只能壮着胆子,听天由命。进村后,我就不敢再轻易出去了。但因为当时村里没有商店,用水也不方便,所以还得出去采购日常用品、洗澡啥的,出去送个文件、报个简报,这些都是常事,当时真的觉得交通安全是对我最大的挑战。
习主席拿起话筒,用浑厚的嗓音向大家问好:“同学们好!”同学们齐声回答:“习主席好!”现场立即沸腾起来,同学们都渴望离习主席近点儿,以便能更加清楚地聆听主席的教诲。
我驻村的四个地方,都已经通了柏油公路,老百姓家家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网络,实现了Wi-Fi全覆盖。以前老百姓种植的土豆卖不出去,现在每个村都有大学生村官,通过互联网把这些土特产销售出去,为老百姓增收致富。还有安居工程,一栋栋很漂亮的扶贫安置小区如雨后春笋,坐落在山间湖边,老百姓安居乐业。目前,我驻村的格色村和念沙村都已经脱贫,古日村预计今年可以实现脱贫。
第二次驻村是在吉汝乡念沙村,条件相对艰苦很多,驻村6个月。当时我去的那个地方,到了雨季,雨水经常会把路冲垮,驻村工作队经常一周或者五六天吃不上菜,我们只能跟着老百姓吃糌粑。与我们一起驻村的有个从部队上下来的南方人,他没吃过糌粑,但还是克服了饮食等方面的困难。我们虽然语言不通,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群众办了不少实事,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采访日期:2018年8月16日 2019年6月8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特别是亲自出席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科学分析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西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无论是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亲笔题写“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贺匾,还是致信祝贺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启动;无论是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两姐妹的回信,还是致信祝贺西藏民族大学建校60周年;无论是倡导学习“老西藏精神”,还是强调弘扬“两路精神”,总书记的心始终和西藏人民紧紧连在一起。
当时我主动汇报了自己在西藏大学的成长历程。在藏大师生的关心关爱下,我曾到祖国内地高校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加学习交流,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才干。最后,我还代表藏大青年向习主席表了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与西藏人民有着特别的感情。早在1998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他就曾率福建援藏干部来到西藏,来到林芝地区,来到米林县,路上翻越了5000多米的米拉雪山,把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送到牧民炕头、田里乡间。路上午餐时,他与大家一起坐在白杨树旁的石头上,就着矿泉水吃面包;晚上休息时,他把配给自己的氧气袋送给随行记者。路途中,他走进边关哨所,看望慰问戍边官兵,鼓励他们弘扬“老西藏精神”,安心服役,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