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制作要用到十多种工具,经打泥片、打泥条、拍身桶等工序成型,最后入窑烧制......”走进雉城街道鱼巷口社区,一堂生动的紫砂烧制技艺讲座正在进行,主讲人是已经79岁的国家陶瓷艺术大师、浙江省紫砂烧制技艺传承人蒋淦勤。
提起长兴紫砂,不少人第一个就会想到蒋淦勤。生于紫砂世家,蒋淦勤的人生早早地与紫砂产生联系,15岁便进入紫砂工艺班学习紫砂技艺。
走进蒋淦勤家一间向阳的房间,一张长条木桌上摆着上百件各式工具,他说,木桌就是他的工作台,承载着自己对紫砂的热爱。作为紫砂技艺传承人,在引领行业发展的同时,蒋淦勤始终不忘坚持创作。
据蒋淦勤介绍,紫砂壶造型历经数百年发展演变至今,可分为不带装饰的光器、仿动植物形态的花器以及在光器基础上塑造各式各样棱角的筋囊器三类。
自退休后,蒋淦勤建立陶艺工作室和陈列室,主要研究制作光器,在老品种上提高作品的质地、原料配方、做工水平。“只有付出时间和心血,才能做出一把好壶,也只有不断探索,紫砂工艺才有活力。”蒋淦勤说。
来到蒋淦勤陶艺工作室,几名青年志愿者在他的细心指导下,认识紫砂制作工具、学习制作流程,大家还饶有兴致地学着搓泥条。“非常幸运能近距离地跟着老一辈紫砂大师学习,走进和了解紫砂制作工艺。”鱼巷口社区青年志愿者说。 举办紫砂制作技艺讲座、手把手指导制作,对于蒋淦勤而言,自己有责任把紫砂艺术继续传承下去,将紫砂艺人的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