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分类:名言警句 热度:

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前人都为我们总结了,比如:“三思而后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在,不远游。” 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数不胜数。但是,这些名人名言中藏着不少的“卧底”,他们的意思可能并不像我们平常所用的那样,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因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断章取义导致了我们对于某些句子错误的理解。看看下面几句熟知的名言,我打赌你肯定不知道第二句,知道一个都算我输!

  

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

  原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

  解读:

  父母健在之时,不要长期生活在远离父母的地方,但是,如果你要出去,那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志向和目的。听到没!不是说父母在就不要出门儿,而是要带着自己的志向出门儿!

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主》

  解读:

  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无限的知识,那你就是作死

  

  。庄子被认为是一个怀疑论者,以“无为”做为追求的目标,这两句加起来,才能体现出庄子的风格呀~

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三思而后行”

  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论语·公治长》

  解读:

  季文子每每遇事必先思考多次才去做,孔子听到后说:想两遍得了,磨磨唧唧干啥!其实这句话,是孔子用来批评季文子做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的。

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以德报怨”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解读:

  孔子认为,开什么玩笑,要是我以德报怨,那我拿啥报德?就应该用公正率直,磊落高尚的品德去报怨,而以德报德。你用你的德,去报一个负了你的人,你是不是傻,简直是人格浪费。

这些名言,真相原来都在后半句:父母在,可以远游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原文: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道济禅师(济公)

  解读:

  其实这句话是很有来由的:说的是明朝的张献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现在的成都。他在城外的庙里驻扎,修养兵马,但同时强迫里面的和尚吃肉。然后就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施主,只要你攻城后不屠城,我就吃肉。”结果张献忠一想,呵,有点意思,于是就答应了他。然后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说出了这句话。也就是说,他为了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所以千万不要拿这句话当作放纵自己的理由,你可没有人家破山和尚的品德高。

  “闭门造车”

  原文: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朱熹《中庸或问》

  解读:

上一篇:高中生名言警句(爱国篇) 下一篇:古代家训名篇《朱子治家格言》(孙文化六条屏
猜你喜欢
各种观点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