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認為,在產業結構升級的過程中,由于政府減少參與,讓各企業得以充分競爭,短期內的確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這是一個必然的成長過程。
有行業人士分析表示,由于我國汽車產業此前走的是對外開放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的戰略,目前合資企業仍是整車制造的主體。這也就意味著,股比放開之后,產業發展模式可能會面臨重大調整,此前中國汽車產業所謂的合資反哺自主的情況甚至將不復存在。同時,外方完全可以利用其全球供應鏈優勢,以價格策略將自主品牌扼殺。
對此,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顧問王秉剛認為,上述負面影響並非源于合資企業,而是因為自主品牌的競爭力不足。現行的汽車產業股比限制實際上是對自主品牌的一種保護,但競爭力只能在充分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才得到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結構也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優化升級,不再過度依靠外方。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擔心股比放開對于中國汽車產業的負面影響也將涉及配套產業。股比放開之后,外方的話語權及在華投資進一步加大,他們是否還需要現有的配套企業就很難定論,這樣一來,對于汽車的上下游產業鏈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對此,張莉表示:“股比放開之后的汽車產業是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代表,它也會帶動包括零部件等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而且,競爭的加劇會進一步激發汽車產業的活力和內升動力,並通過整合,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
在她看來,股比放開之后,中國汽車產業將經歷一個產品創新、技術提升和標準提升的過程。而中國汽車產業在發展中所遇到的瓶頸,包括市場飽和、產能過剩、過度依賴外資、產品設計及研發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等等問題也將在市場的充分競爭中得到解決。屆時,中國汽車產業進入一個變革期,而在此之后,整體產業發展境況才能持續向好。
或許,一場相對公平的競爭,反而能夠倒逼中國汽車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涅�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