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总结认为,四川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路径上探索的“强”“实”“火”“兴”“活”“亮”“六字诀”,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中进行着体系化传承探索和活态传承的实践,建立起研究阐发、保护传承、国民教育、宣传普及、创新发展、传播交流在内的六大传承发展体系,从理论到实践全过程覆盖,针对性强,成效明显。
探索一个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
名人精神,川人敬仰,润物无声。
2018年11月5日晚,四川省图书馆,首批历史名人“名人大讲堂”开讲。现场座无虚席,过道上都坐满了听众。12期大讲堂,李敬泽、阿来、郦波、于丹等名家,深入解读首批四川历史名人。观众线上线下观看总量达1500万人次。
无数网友在直播间热切留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不入,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代表的民族精神至今仍有当代价值。”“回首苏东坡旷达的人生态度,顿觉自己的生活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
历史名人的优良品质和事业成就,丰富着当代四川人的精神世界,激发人们奋发向上。在四川不少学校,开展了历史名人课程。眉山东坡小学,每周开设两节东坡文化教育课。老师们说,“学生听得认真、讨论热烈,历史名人的价值观,在他们幼小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
工程的实施,名人效应尤为明显,拉动文旅经济发展。依托名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等,一批历史名人文化深度游、揽胜游、专题游等文旅产品相继推出,引来游客追捧。三苏祠博物馆的观众从2016年14万人次,增加至2019年的60万人次;阆中推出“春节老人”落下闳系列活动,吸引游客数量从 2017 年的1000万人次,升至2019年的1400万人次。
四川的历史名人还吸引了国际友人的研究兴趣。2017 年 11月,法国人皮埃尔专程来到四川参加东坡文化节,他曾是法国《世界报》记者,该报“千年十二英杰”苏东坡的撰写者。他说,苏东坡已成为“精神上的朋友”,苏东坡身上的人性光芒,得到东西方人们的普遍认同。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出一个可资借鉴的示范样本。”省社科院副院长姚乐野点赞道。
伴随着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注入强大精神动力。